绝代驸马_第83章 请君入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章 请君入瓮 (第1/1页)

    未时。

    喧闹的菜市口处,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木台。

    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对着木台指指点点,脸上满是一疑惑。

    “深秋已过,为何又搭台子,难不成还有人犯处决?”

    “不可能,国朝百年来,就没有在冬日处决人犯的惯例。”

    “恐怕是有要事宣布,你看那边站着一个官员呢。”

    百姓所指的官员,当然是无处不在的薛文誉了。

    此时,他正在指挥众人,按他的要求搭建木台。

    两刻钟后,木台终于搭建完毕。

    薛文誉上去踩了踩,还算结实,便把临时找的几个木匠打发走。

    杜可走上前来,好奇的道:“大人,万事俱备,不知您接下来有何事要做。”

    薛文誉将捐款名单从袖中取出,面上泛起一丝冷笑,道:“当然是宣读捐赠名单了!”

    “宣读名单有何用?”杜可愕然问道。

    薛文誉挥挥手,对他道:“别问那么多,届时你就知道了……去看看吹鼓手们休息好没,咱们得抓紧时间了。”

    片刻后,吹鼓手们登台,站在薛文誉身后,卖力的开始鼓噪起来。

    等周围吸引了一大波人后,薛文誉让两个书吏将写好的横幅挑起,悬在他的头顶。

    “热烈庆祝本次募捐活动圆满成功!”

    人群中,某位士子将横幅上的文字大声念了出来。

    薛文誉闻言,微微一笑,将用卷纸做成的喇叭支在嘴前。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下午好!”

    薛文誉慷慨激昂的念道:“常言道,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本月初,京畿道固县受风雪侵袭,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

    由于受风雪影响,牲畜牛羊皆被冻死,当地百姓饥寒交迫,

    所幸,固县县令当机立断,带着六千余灾民来京城乞活,才没让他们被冻死饿死。

    经过朝廷赈济,灾民们终于能吃饱穿暖,再无性命之忧。

    但好景不长,前几日,应州等地又发生了雪灾,受灾人数达十数万。

    为赈济应州等地百姓,朝廷各部全力调动人力物力,陛下更是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批示奏章。

    本官,受陛下信任,得授钦差一职,负责总理固县灾民事宜。

    如今,因京城粮价暴涨,朝廷调拨赈灾钱粮已不足敷用。

    在这多事之秋,本官也不好因小小困难再给朝廷添乱。

    是以,本官思考再三,才无奈之下,做出了向城中官绅募捐的办法。

    让人欣慰的是,城中官绅乐善好施,仅仅半天时间,就为城外灾民募集了足够的钱粮!

    在次,本官要代表城外所有灾民,为慷慨解囊的义士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薛文誉说完,将喇叭递给身边的杜可,附身朝台下人群拜下。

    “好!”

    台下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在薛文誉的带动下,也变得激动起来,纷纷高声叫好。

    薛文誉心中得意,论带节奏的本事,老子也是一把好手!

    等百姓们平静下来,薛文誉再次扬起喇叭,道:“少时,待捐赠官绅名册整理好后,本官将当众表彰其义举!”

    此言一出,人群中不少人都变了脸色。

    “让开,让开……”

    这些人不敢再耽误,发疯似的朝外挤去,像是自家走水了一般。

    ……

    宣武门大街偏西,潘大学士府邸。

    潘樾,在内阁中的地位,仅次于首辅齐贤贞。

    在大乾开国以前,潘家就是京畿道有名的豪门大户,自从潘樾踏入官场后,潘家更是风光无限,光是这宅邸个规模,都比周围几户人家大上许多。

    午后,潘樾处理完公务,就在堂中陪小孙子下着弹棋。

    不多时,正堂的大门突然被敲响,同时传来仆人潘伍焦急的声音:“老爷,仆有要事禀报。”

    “进来吧。”潘樾淡淡道。

    潘伍推开门,急步走进来,低声在潘樾耳旁说了几句。

    潘樾正要落子,听他说完这几句后,手上的动作顿时僵住了。

    “爷爷,该你啦。”小孙子不满的催促道。

    潘樾回过神来,招来旁边的侍女,让侍女继续陪孙子下棋,他则起身朝旁走去。

    “你把那厮做的事,一件不落的告诉我!”潘樾坐在太师椅上,神情凝重的道。

    潘伍赶紧道:“是这样的……”

    快速的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潘樾越听越是生气,下颚的长须都抖动起来。

    “这个混账,倒是一副好算计!”潘樾啪的一声拍在茶几上,将堂中众人吓了一跳。

    潘伍不安的道:“老爷,咱们该如何办?是否让京兆府的衙役出面,将他那台子给拆了?”

    潘樾想了想,摇头道:“不可,他大势已成,若我们逆势而为,他定会借题发挥,我们反而奈何不了他了。”

    “那该如何是好……”

    潘樾闭目沉思起来。

    先前,薛文誉上门募捐时,他还着实冷嘲热讽了一番,说想靠向官员募捐来筹集钱粮,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建议。

    薛文誉也是个犟驴脾气,哪里肯让他得逞,二话不说就直接走人了。

    事实证明,潘樾说的很有道理。

    如今,薛文誉在朝中的名声并不好,那些官员根本不给他面子,反而还出言奚落,借机羞辱。

    果然,在宣武门大街走了一遭后,他只筹集了不到二百两银子,以如今的粮价,连五十石糙米都买不起。

    依潘樾所想,等他处处碰壁后,定会认清现实,来找自己伏低做小。

    谁知,他在宣武门失利后,竟想出了去东市找商人筹集钱粮的办法。

    对于此事,潘樾也没放在心上。

    能在东市行商的商人,基本都和朝中官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立刻就放出了消息,让朝中官员去打了招呼,务必让薛文誉空手而归。

    事实证明,这些官员的确神通广大。

    除了闲云斋出了点岔子,被薛文誉抓住把柄,募得了几百两银子外。

    其后,他是连吃了几次闭门羹,连一文钱也没募集到。

    这时,薛文誉才终于心灰意冷,放弃了继续募捐的打算。

    潘樾见计划成功,就等着薛文誉上门,让自己狠宰他几刀,出一口心中恶气。

    谁知,他却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竟然因势导利,做了个天大的陷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