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鸿雁传书 (第1/2页)
巷弄深深,小院静静,来到大宋王朝的第二天,王浩便有惊无险的拿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 对,现在他的名字就叫王浩,根据穿越守恒三大定律:融入,创造,征服。 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吴军决定先代入这个身份,王浩,男,18岁,民族汉。 居住地开封府雍丘县瓦子巷,有破旧瓦房三间,职业木工,成份贫下中农。 家有老母一人,童养媳一人。 一想到自己的那个便宜媳妇,王浩便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偶尔竟然会有一种又惊又喜的念头,这太可怕了。 这怎么可以,在社会主义温暖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的吴军因为自己内心这一丝龌蹉的想法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封建主义腐朽的空气侵蚀人心的速度竟恐怖如斯,绝不能再有这样的想法,会被打死的……。 不知道老婆女儿现在怎么样了,明天先出去探探路。 “咕噜咕噜”,肚子在发着严重的抗议,王浩这才发觉自己已经差不多两天粒米未进了。看 天色也差不多该开饭了吧。果然,耳房中传来翠儿清亮的叫唤。 “浩哥哥,吃饭了。” 一碗豆腐,一碟腌菜,一碗清粥,两个发黄的馒头。 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尽管如此,王浩仍是三两下就给解决了,还厚颜无耻的假装推辞下接过了老娘和翠儿递过来的馒头。 没办法,太饿了嘛。 吃了饭跟老娘和翠儿闲扯了几句就回房睡觉了,王浩不敢多待,一来的确没啥好聊的,信息来往极不对等。 二来翠儿老是喜欢抓着自己的手臂,那双灵动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停留在自己脸上,那甜腻腻的浅浅微笑,小鸟依人般的款款神情以及若有似无的淡淡处子幽香。令王浩有种莫名的负疚感。 房中空空荡荡,并没什么家具,除了一张简陋的床。联想到刚才的晚饭。 “唉,标准的古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啊。” 王浩叹了口气。心想,现在手艺也没了,为了以后的生活,至少得想个法子弄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再作进一步打算。 看目前的情况,找到老婆孩子后肯定是要逃跑的,这样攒一点钱也是必须的。 或者逃到南京去,不行,南京不能去,刚刚打过仗,不稳定因素太多。 要不逃去杭州,不过现在杭州还算国外,不知道过境会不会遇到阻力,要不干脆逃去开封,大城市,上百万人口。 俗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与市。现在的科学技术约等于零,生活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去才不容易被人找到。 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身无分文,靠些什么手段谋生呢? 看前辈们穿越后赚些所谓的阿渎之物貌似是信手拈来的事,什么玻璃肥皂,香水火炮,王浩抬手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并没有金光闪闪。 看来还是得从小打小闹做起,玻璃香水这玩意即使造的出来,现在也没能力守得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古代社会毕竟不是文明社会。据说臭豆腐是朱八八发明的,现在可以搞一搞,材料做法也比较简单,冰糖葫芦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被弄出来。 另外古代没有味精,谷氨酸钠显然不是现在的技术能够提炼的,海肠粉可以替代味精。 但是海肠子长在海边,最近的山东江苏沿海还不一定会有,暂时也不作考虑。 还有蒸馏高度酒,这个活倒是不怎么难,但是成本较高,暂时也是无法实现。 那暂时就只能卖卖臭豆腐,煎饼果子,羊rou泡馍。甚至来个宋朝版的送德基也是可以的。 在一幅徐徐展开的大宋第一家综合型美食小吃店的宏伟蓝图中,王浩沉沉睡去。 ………… 次日一大早,王浩随便喝了碗稀粥便在翠儿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出门而去。目的地直指县衙…………的后院。 尽管天还很早,但街上已经很热闹了,各种店铺也已经开门营业,王浩特意观察了一下街边的各种小吃铺子。 种类还是比较多的,馒头包子自不必说,还有烧饼,千层饼,芙蓉饼等各种饼类,还有粥铺,面馆。不过没有后世常见的茶叶蛋油条。 另外街面上卖吃的店铺之中最多的并不是上述种种,而是一碗碗的各种茶汤。 可以说是遍地都是,而且种类繁多,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各色各样,看来宋人喜茶的传闻果然名不虚传。 顺着昨日回家的路,王浩来到了县衙大门前,要直接进去里面显然是不现实的,古时候的官家小姐哪能是说见就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