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导演生涯_第三一九章 谢顺才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一九章 谢顺才事件 (第2/2页)

的时间,我们获得一部分经济利益是必须的。如果下家为了他,可以买断他剩余的合同,大家谈个数字,我们就可以交易。如果他的下家并不愿意出这笔钱,那对不起,我们只能把他放在货架上,这可能是电影协会第一个这么被交易的导演吧。”宋亦路脸色并不好看。

    “他与我们谈感情,我们就与他玩情感。他与我们玩叛变,我们就与他玩清算。另外,告诉萧晓与白晶,他们的电影以后由我来监制,白晶今年忙完纪录片之后看看效果,到时候他们的剧本我都要亲自过问,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拍摄电影。陆天与林二奎的剧本我也要亲自过目,到时候大家一起开会讨论。”宋亦路阴沉着脸说道。

    谢顺才这一次变故也算是打破了宋亦路原来的计划,还会造成付刚工作室内部的不稳定。不过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大家看看走出付刚工作室是什么个后果,谢顺才虽然这几年可能在外面拍出大量的电影,能够预见到得是,在这么大的签约与还债的压力下,一部不如一部。

    塑造一个人不容易,想毁掉一个人太容易了,真正在沉默中爆发的人就不多,其中的大部分人还在爆发之后消亡,别以为爆发之后就会有好结果,大多数人是昙花一现。

    ~~~

    这次拍摄时间还加长了几天,反正一年有四个月的播出季,有十六集,早拍出来早结束今年的任务。

    宋亦路回到魔都,接上王若望与谭捷又回到尤旗东庄,开始他们的谈话。

    适当的谈话很有必要,当一个人经历了一段时间,需要去整理自己的思考,每个人整理的方式不见得相同,相互之间和平的谈话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当这种方式建立起来,你会在谈话的时候大脑特别活跃,往往有些想不清楚的问题,会随着说话表达清楚,关键不是听说话的人,而是你这个说话的人觉得自己清楚了就可以。

    每次谈话开始宋亦路总会说起一个小典故,讲解一些道理。

    “对于生和义,我选择舍生取义。

    生命固然重要,但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不要苟且偷生。死亡固然让人厌恶,但还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死亡。

    如果你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比生命重要,那么保全生命又有何不可。如果你认为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躲避灾祸也很正常。其实,生与义,生与死,只是相对的,看你如何选择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没什么大不了。”

    宋亦路说出自己的选择,但不会说谁比谁更好,这完全是主观思想,每个人认知不同。在有的世界他选择舍生取义,有的世界他选择求生,哪里没有他要的义,这还要根据现实去做出决定。

    ~~~

    孔子一次与鲁哀公谈话:“我有一次到楚国去,看见一群小猪在吃母猪的奶。突然,母猪两眼一翻死了,小猪们都惊恐地跑掉了。”

    “所以,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孔子解释道。

    其实,这里不仅仅是形体与精神的事情。

    首先,关于生与死的认知。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对于生死都有自己的认知。

    其次,死亡带来的恐惧。这也是生物不可避免的,死的生物自己可能无所谓,但看着死的生物却充满恐惧。这就是你经历过的事情,与你听说的经历,有本质的区别。

    最后,是坦然面对。谁都会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要不然还能怎么办?你去死,人们也像小猪们一样四散逃走,没有人真正关注你的死活。即使有关注,他们一生也不可能因为你的死就不活下去了。

    形体与精神真的那么重要吗?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庄子认为,在上古时期,人都是浑浑噩噩,生活满足,极度适宜,根本不知道虚伪为何物。等圣人娇造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用仁义来教化人的心性。于是人们开始矜夸自己,欺诈他人,竞争利益。既然这样,何必需要礼乐与仁义呢,原来那种逍遥的状态不是很好吗?

    庄子自己不想想,在东周开始的时候,孙子比老子早二十多岁,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多岁,混乱的根源并不是孔子,孔子反而是因为混乱才要去建立秩序。

    周朝成立的时候有多少个王侯国,到西周结束,还没开启东周的春秋战国的年代,还剩下多少王侯国了,这难道也是孔子的错,也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但这与孔子有神马关系?

    孔子的出现是用仁义礼智信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想把混乱无序变成友善秩序。不是圣人出才有乱,而是先乱才出圣人。

    庄子很多这种言论,其实就是诡辩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