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零一、陛下要去左威卫大营 (第1/1页)
“如此宝物,这韩啸竟是让陛下做窗子?” 几位老臣围着一块三尺见方的平板玻璃,有的摩挲,有的凑近了端详,个个口中啧啧称奇。 此时工部是窦威主管,他忽然向着上首笑眯眯的李渊拱手道:“陛下,这所谓的玻璃价值不菲,那西山既然能烧出如此宝物,臣请陛下将西山窑厂划归我工部,将这秘方妥善保管起来。” “这般重要的东西放工部?” 旁边的杨恭仁哼一声道:“那还不如让我长安城负责管辖,好歹那西山也是我长安城下的辖区。” “你们说这些都是无用的,也别打那西山的主意。” 上首凑近御案,一边细细打量几个奇形怪状器皿的裴寂,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 “为何?” 端坐的李渊并不说话,只是也看向了裴寂。 “老了就是老了,要服输。” 裴寂有些落寞的说道。 其实这干老臣,普遍年龄也就五十岁左右。当然,唐代的五十岁也的确算不得小了。在那人均年龄不足五十的时代,这个年龄都是高寿了。 “哼,我大唐还未一统天下,你这宰相怎么?想撂挑子?” 李渊指着裴寂,半开玩笑道。 “只要陛下用我,便是老的爬不起来,我也会为陛下效力的。” 果然,拍马屁是每位宰相的看家本领。 李渊摆摆手道:“朕知道你的意思,现在这帮小子的确做的不错,但是还是嫩了点。” “至于这韩啸,只要他是一心为我大唐的,年轻人嘛,折腾一下也好。” 还是韩啸! 所有人心中了然,这些跟韩啸有关系的,陛下都会包容。 而这些时日,韩啸的所做作为,早被传的上了天。那高句丽的使臣天天在金殿告御状,可是皇帝前面答应严惩,后面便放着不管。坊间的有些传闻,慢慢的将韩啸的身份往道祖亲传弟子身上引了。 不过陛下都能忍,别人何必cao心? “玄真啊,你看看这份条陈所述,可不可施行?” 李渊将手上的一份条疏递了过去。 裴寂凑到阳光下,只见清一色的清秀小字。 “咦?” 明显,这是出自一位女子之手。 细看其中所书,刚看时,只觉得匪夷所思,但慢慢品味,其中却又大有道理。 看一遍,再看一遍。 “如何?” 李渊忍不住问道。 “这——” 做老了宰辅的,此时裴寂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其他老臣都是好奇,什么样的条陈会将裴寂难住? “你们也看看。” 其他几人连忙凑过来,先入眼的,当然是那字迹,但慢慢看下去时,却是个个皱眉。 不懂! 这条陈上说的明白,将一些可以让百姓负责的产业或工作,给百姓承包。 可是这承包是怎么个承包法? 还有,其中指出,可以让商户转运粮食、百货等等,这些东西能交给商人吗? 还有那集结一部分力量,先让一些百姓富足的法子,也是新颖。 而最让人称奇的,是那粮食换粮票,限定粮价的办法,这可是直指“均田”啊。 零零总总的,看上去有些头绪,但却又不太明白。怪不得,连裴寂都不敢说话。 李渊看看都不说话,苦笑道:“看到了吧,我们这些手握国运的君臣,竟被这些小家伙难住了。” “不知,这是谁呈上来的?” 李渊摇摇头道:“别管这些。” 想了想,他又道:“今晚随我去一趟左威卫大营吧。” ———————— 赵公子今日一天很是兴奋。 当然,除了他,其他几位江南来的士子也是个个喜气洋洋。 他们这些大家族子弟,平日过惯了吟诗作赋、花天酒地的生活。现在乍一下子俯下身来踏实的去教书、读报,虽然很累,但却感觉充实无比。 “果然是‘知行合一’,这韩校尉果然人杰。” 手上拿着乡老签字的任务纸,大家都是感慨万千。 读书人不仅是要附庸风雅,得到别人的认同方式原来有这么多种。现在走在长安城,随处可见百姓的招呼。 这是发自内心的亲切,不是那敬而远之的热情可比的。 “时间还有,要不,我们也去换了请柬,去那大营看看?” 有人提议。 “就是不知,我们江南书生,让不让我们进去。” “试试吧,不让进也在情理之中。” 赵恒之摇头道。的确,此时的江南还是杜伏威的地盘,他们这些士子虽心慕大唐,但谁也不敢为他们担保啊。 几人抱着试试的态度,往皇城外换了请柬,然后往大营去了。 今日的大营与往日似乎有些不同,戒备有些严格,远远的就有巡逻的岗哨。 不过这些江南书生哪知道这些,硬着头皮去营外候着。 营将也是很意外,看着他们的请柬,一时拿不定主意。 等到其他人都进去了,忽然一队车马过来。 “他们是怎么回事?” 一位颇为贵气的老者从马车上撩起窗帘,开口问道。 营将没认出这老者是谁,但知道今日有贵人来大营,便将这几位是江南士子的身份说了。 那老者沉吟一番,然后道:“让他们进去吧。” 那营将还想说话,马车前的军卫上前,拿出一块令牌,在营将面前一晃。 那是一块千牛备身的铜令。 众所周知,大唐的千牛卫只有两百人,那是皇帝的直属卫队。 营将瞪圆了眼睛,躬身一礼,然后让开路。 赵恒之等人知道幸得这马车上的老者相助,才能进去,赶紧躬身行礼。 等车马过去,那营将又上前,对着这些江南士子道:“贵人让你们进去,但是要记住,不得惊扰贵人。” 几人入得营中,跟着引路的军士一路前行,只觉得这军队真是纪律严明,而且其中布置有条不紊的,毫无错乱之感。 等到了大帐,又是心中振奋起来。 此时的大帐已是差不多坐满了人,几人找了靠后的书生位置坐下,别处有不少是军将,特别意外的,是竟有不少短衣打扮的平民百姓。还有一些是穿着锦衣的,看装扮似乎是商人。 过一会,帐中忽然“嗡”的一声,然后寂静无声。 只见中间的那高台上,一队人,既有年轻的,也有年岁不小的,都在台上坐下来。 很奇怪,没有人介绍。他们这些新来的,根本不知道台上坐着的是谁。 而那些以前便常来的书生也是很诧异,为何今日安排如此不同。 但是大帐中那些有官身的,或者是勋贵子弟,个个激动的浑身战栗不已。 “陛下!”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些书生的聚会,竟会让陛下到场倾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