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1【过来受死】3更 (第2/2页)
报,也是希望能得到企业家的青睐和信任。 老杨随口问:“马主任,今年复旦的科研经费有多少?” 马主任有点尴尬:“今年全校7.2亿,比去年6.5亿多一点,但我们化学系只批复了4000万不到。” 老杨叹气:“基础科研确实不容易啊,这样吧,我想成立一个勤奋基金,专门用来支持一些因为生活贫困,影响到基础科研的化学系硕士生,博士生。” “哎哟,这真的太感谢杨总了!” 马主任太高兴了,双手握着老杨,一个劲摇着:“我们非常感谢杨总这样的爱心企业家,感谢你们对科研的大力支持!” 老杨笑道:“支持都是相互的,和尊重一样。” “那是,那是!企业支持我们,尊重科研工作,我们也会用最好的技术支持企业生产,尊重企业的决定。” 马主任和身边的化学系其他领导都赞不绝口。 老杨笑了笑:“有你们这句话就够了。” 他心里想着,到时候等老子揪出内鬼来,你们谁都别想包庇,不拿出尊重的态度来,别怪我当场翻脸。 他签署了20万的支票,杨妈也拿出标准的校园投资基金文件。 马主任看过之后,代表化学系签了字。 接下来就是送去学校上面申报,盖公章,支票入账,颁发奖金的具体审核就是系里cao作,给基金成立者提供详细的申领人资料就行。 这事,是杨家三人商量好的。 一方面是确实照顾一些真正的穷学生,毕竟复旦好学生更多,老鼠屎只是极个别的。 另一方面,也是不动声色抓内鬼的好办法。 老杨说:“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化学系200个研究生,160多个博士生,很多都是一个月几百块的补助,这点钱能干什么?我能力有限,每年支持20个学生,每个人每月多800元,应该可以增加一点幸福感和安全感。” “很多了很多了,我代表学生们感谢杨总!” 马主任很感激,一个劲说着谢谢。 旁边一个副主任,也是个教授,感慨说:“我们化学系最苦的孩子应该就是赵翔了,30岁的博士,年龄最大,一个月1800块补助,这都出了名的。可系里真没钱,说出来惭愧。” 老杨和杨妈对视一眼,心里暗道一声很好,嫌疑人一号出现,他有足够的动机。 马主任说:“这个赵博士是你们TPU组的成员,他现在的待遇应该提高了吧?” 老杨点头:“项目都是王教授在处理,我还真不知道。赵博士这么穷吗?马主任,要不您给介绍介绍,看化学系有哪些日子过得不太好,但很有真才实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我们能照顾就多照顾一点。” 很快,老杨拿到大家公认的化学系高材生的名单,还把他们之前申请助学金的一些资料都复印回来。 再对比TPU项目,两份名单重合的,都是重大怀疑目标。 因为穷,才是泄密的最大动机。 谁闲的蛋疼,跑去泄漏整个项目机密呀! 拿回来后,杨磊仔细看,杨妈也在看。 杨妈叹气说:“我们家以前也很穷,小磊你还记得吧,你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开学,想买新书包。我和你爸工资都不高,舍不得给你买,别的同学都背着新书包上学,就你背着杨帅淘汰的破书包,你回来哭了一中午,我陪着你哭了一中午。” 杨磊依稀有点印象,90年代大家都不富裕,很多人家里都穷,穷孩子的衣服缝缝补补,书包也缝缝补补,这些很正常。 看到同学都穿新的,自己确实会很难过,但这不是攀比心态,而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至少不像其他孩子的父母爱他们那样。 老杨哼道:“但穷不是背叛我们的理由,如果没钱,可以跟我们说,我们可以赞助。” 杨妈问:“你能赞助他买一套房?” 老杨说:“如果他值得信任,我们借钱给他买一套房又不是不可以!当时小磊没钱办厂,要租厂房,姚名怎么对他的,1000万美元说给就给,年前还给他,他要我们一分钱利息没有?” 杨磊是支持这个思想的:“没错,只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们绝对不会吝啬。” 老杨说:“有志气,有骨气的人,以后绝对能成大事。但如果走歪门邪道,搞阴的,那就不怪我们不客气了。” 杨妈毕竟是女人,之前确实生气,可看到这一叠资料,那些助学金的申请书,都是些可怜孩子。 她又有些心软:“找出来以后,真的要对他下狠手吗?” “决不姑息!” 父子俩在这一点上想法一致,必须震慑那些藏在黑暗中的人,否则以后就没法搞科研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