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5【处子秀】6更 (第1/2页)
刘伟今年29岁,作为和姚名亲如兄弟的多年好友,在姚之队收购上沪男篮之后,突然变成了雇员和老板的关系。 一下子很难转换过来。 华夏是个讲人情的社会,刘伟一直没有跳脱这种思维。 而NBA所在的镁国,更加重视契约,而且姚名已经适应这种模式。 刘伟摸着后脑勺,来回走来走去,有点尴尬,最终对杨磊说:“我最近和大姚有点不太好接触。” 杨磊道:“你也是知道的,我虽然是上沪男篮的助教,其实对你们的训练,以及俱乐部运营,我是完全不插手的,我只管运动装备。” “我知道,我知道。” 刘伟道:“我把情况给你说一下,可以吗?” 杨磊其实知道是什么,但有点于心不忍:“你说吧。” 刘伟就说了:“我知道大姚收购上沪男篮,用了2500万,以后每年还要投资这么多钱,经济压力很大。而且我听说,俱乐部改制好像出了点问题……” “刘哥,这些不是你们球员cao心的事。” 杨磊打断,管理层的事你一个球员想那么多干嘛? 刘伟连忙道歉:“我给大姚打电话,他不接,我给他发短信,希望他能和我见个面,谈谈合同的问题。八一队那边给我报价了,年薪超过180万,但具体细节我没有谈,我这人重感情,也不是很想离开上沪,还是希望能和大姚聊一聊。” 杨磊头很疼,这种事情他怎么插手? 刘伟有些泄气:“可是大姚给我发了一份电子邮件,说要我和经纪人与球队管理层谈。章经理这个人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他一个留洋的人,我真和他谈不拢,我也不想和他谈,我只想和大姚见个面,即使不能见面,通个电话也行。” 杨磊长吁一口气,历史不会改变,只要姚名收购上沪男篮,他永远不可避免这个问题。 杨磊问:“你们俩认识多少年了?” 刘伟回忆感慨着:“我们很小就认识了,我从1994年就来到这个球队,已经十五年了。” “你对上沪男篮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了。” “我是上沪男篮年限最长的元老,连保洁阿姨都换了几茬,就我没换。” “是啊,上沪男篮和你几乎融为一体了,如果按照我们CBA的惯例,你可能再打个十年球,在上沪男篮退役,顺便成为管理层的一员。” “我也希望如此,我不想离开上沪,这里是我的家。” 家。 在华夏文化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刘伟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上沪男篮,不管是夺冠的辉煌,还是颓败到沦落成CBA的倒数,他都在这里打球,没有改变过。 可他是球员,姚名是老板。 如果大家没法在人情和契约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肯定有人会受到伤害。 姚名如果按照CBA的做法来进行人情化管理,上沪男篮永远无法站起来,成为CBA的王者,他接不接手,有什么差别? 如果按照NBA的做法,他公事公办,将变成毫无人情味的姚老板。 相信国内喷姚名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两个。 “杨教练,我希望你能居中协调一下,把我的意思传给大姚,让他考虑考虑,我现在都没办法联系他了,用电子邮件传话?那是多么冷冰冰的东西啊!” 刘伟说出这句话,似乎很自然。 而杨磊却惊了! 他以前和刘伟的称呼,是刘哥,杨老弟,这样子的。 现在,他还在称呼对方为刘哥,而刘伟已经不敢称呼他为老弟,叫老板又太生分,只能换成杨教练这种带着亲切,又不具备阶层隔离的称谓。 天哪,这才几天时间? 地位,身份,人的角色变化,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杨磊道:“你应该知道,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我应该站在姚名的那边。” 刘伟表情闪过一丝痛苦,一个劲点头:“我知道,我知道。” 杨磊问:“是给你的薪水不够吗?” 刘伟道:“章总给了一个价码,我能说吗?” “说吧,我反正不管,我听听就行。” “160万。” “你觉得高了还是低了?” “在CBA里面已经算可以了,但我觉得钱不重要,如果大姚和我坐下来,当着我的面,他说给我160万,我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他说他现在资金周转不过来,很穷,开不起工资,还是保持原来的96万年薪,我二话不说,也立刻答应。” “八一队给你报价多少?180万?” “我都没问,只听了个大概,虽然章经理给的160万比180万低,但我也愿意留在上沪男篮,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刘伟一个劲说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