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乘风破浪 (第2/2页)
接着所有人都嗷嗷大叫了起来,七嘴八舌嚷道: “我们不怕死!我们忠心为国家,为皇上!” “李大人,快下令吧!不打垮sao鞑子,我们决不活着回来!” 欢呼和鼓噪之声在南河口的上空久久地回荡,奏出一曲热血男儿人生的最强乐章。音符漫散在幽幽夜色中,与波涛滚滚的汉江汇合在一处,以势不可挡的磅礴向东南奔去,更为这次出征添上几分豪情。 昂扬的士气,让李庭芝对这次出战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好!” 李庭芝赞赏了一声,道,“各位兄弟,你们今日便要去和凶狠的元军作战了,这几坛御酒,乃是圣上亲赐,老夫一直没舍得自己享用,今日特拿出来与各位兄弟共享,亦为诸位勇士壮行!” “上酒!”李庭芝一声令下,护卫亲兵立时打开酒坛,将一溜粗瓷碗挨个斟满。 李庭芝仰脖将一碗酒一饮而尽,亮了亮碗底,将酒碗掷在高台上。伴着“噼噼啪啪”一阵碎响,数千个民军将士也都将手中的酒碗摔在船板上。 李庭芝被勇士们赴死的决心感动了,润湿着双眼,有力地发出了将士们期待已久的命令: “开拔!” 真是军令如山倒。这一声令下,立时在青泥河上卷起了千堆的浪潮。 “出发!”张顺张贵扬起右臂,用力向下斩落,斩钉截铁地下了令。 百余艘战船都提碇起航,在青泥河上次第排开。此时正逢汉江的汛期,江中涨满了滚滚的浊浪。民军的船队从南河湾口转出来,进入到汉江主航道上,在浪推涛涌下,有如非洲草原的角马群,义无反顾地向下游奔去。 张顺一马当先,站在船头吟唱道: 浩浩荡荡襄河水,奔往大江不复还。 三千民军齐赴死,气贯长虹势如山! 残月映照下的汉江,到处都是阴森和肃杀的气氛。两岸茂密的森林在夜幕下黑沉沉的,绵延不绝;黄浊浊的浪涛追着前浪,泛出片片荧光,益发显出阴险诡谲,仿佛这每一个浪潮下面都隐藏着什么凶猛巨兽,随时都会出现让整个船队葬身江底的危险。 出征杀敌的兴奋,血战将至的紧张,让张顺张贵这些久经沙场的宿将也忍不住心中惶惶,警惕地打量着周遭情况。水声、风声、呼吸声连缀成一片,伴随着船队,浩浩荡荡向襄阳方向前行。 李庭芝站在高台上,远远眺望着张顺张贵的船队消失在夜色里,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一旁的侍从问道:“大人,您哭了?”李庭芝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多好的儿郎啊,不知有多少人能在这场鏖战后活着回来!” 船队在沉寂的汉江中顺流前行,行至半程,张顺吩咐大家:“各位切记,今夜出战只进不退,均以红灯为号。各船之间务必紧紧跟上,不能给鞑子兵留半点儿空隙!” 众将士齐声道:“得令!” 已是三更时分,元军大寨还处在一片酣睡之中,只有张弘范的营帐里还亮着灯光。漆黑夜色中,一男一女两个白衣人潜藏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帐中的情况。女的身形窈窕,肌肤胜雪,容色绝丽,不可逼视,仿佛将所有的女性的优点都集中在了她身上。男的却只有中等偏上的容貌,他们正是张锡风和雪儿两人。 他们两人从临安求援回来,路过元军防区,顺道到张弘范的营帐转一转。 雪儿伏在张锡风的身畔,轻声问道:“少主哥哥,您既然想在临走前再瞧张弘范哥哥几眼,干嘛不光明正大的进去跟他叙一叙?” 张锡风叹道:“如果咱们就这么进去,弘范哥哥又要拉着我替元廷效力,我实在不想再和元军有任何纠葛,再让风儿不安!” 说着说着,他的眼圈红了,口中喃喃道:“唉,我真该死!若当时早做出决断,风儿又怎会离开我,又怎会那样的惨死。”雪儿知道少主又在思念风儿,也陪着他落泪。 张锡风瞧着雪儿雨打梨花的样子,心中感动,道:“雪儿,除了你之外,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求求你,永远不要再离开我!”雪儿柔声道:“雪儿愿意永永远远侍奉少主哥哥,只有死亡才能让雪儿离开!” 张锡风大喜,拥住雪儿的香肩,正欲说话,却见眼前红影微晃,急忙将雪儿按。倒,在她耳畔轻轻道:“你看,有人来了!” 两人隐着身子,又向帐中看去。 只见张弘范舞了会剑,又写了几列字,正要吹灯歇息,却听帐外荷荷荷荷四声轻响,四名侍卫被点倒在地,从帐门处走进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穿一袭红色长衫,长眉大眼,瓜子脸,尖下颏,长发披肩,显得清秀雅淡之极,正用幽怨的眼神地凝望着张弘范。 张锡风差点惊出声来,原来这红衣女子竟是对张弘范一往情深的辛青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