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伏牛山中侠义道 (第1/3页)
伏牛山脉深处的群山延绵不绝,时值仲秋时节,巍峨的老君山上便早早的出现了大片积雪。一男四女骑着骏马,奔驰在山谷中的南襄古道上,他们风尘仆仆,一个个疲惫不堪,正是张锡风一行。 南襄故道是从中原进入楚地的要道,在和平时期人流货物往来如织,热闹非凡。但眼下正是宋蒙对峙最紧张时期,双方都在各处重要关卡上设下重兵把守,交通受到严重阻碍,路上行人便冷清了许多。 他们本是为追踪释教总统杨琏真伽而来的,但他们实在不精于此道,既不敢过近,又不能过远,跟着跟着便走丢了。只好去干自己的事——游山玩水。 这一日,他们跋山涉水,走了数十里地上,已是人困马乏,又渴又饿。 风儿看到路边有一处树林,轻声说道:“好哥哥,走了这么远的路,姐妹们都累了,不如到林子里边去歇歇脚吧!” 这正合张锡风之意,当即笑着答允:“甚好甚好。” 五个人系了马,步进林中,铺好白布坐下。 风花雪月盈盈带笑,掀开沾满尘土的白面纱,四张白皙如玉的娇嫩面庞露了出来,张锡风嘻嘻几声,乐坏了。 几个姑娘都渴坏了,拿起水袋,再也顾不得矜持,咕咚咕咚直喝水。张锡风倚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尽情欣赏着活色生香的女弟子,心花怒放,由衷感慨:“美丽的女弟子,幸福的我,跟这些小娇娇在一起,我这福气可真不浅!” 风儿突见张锡风在望着自己,便漾起了一对酒窝,也对他会心一笑,拿着一个水袋,上前递给他,柔声道:“好哥哥啊,你也喝点水。” 张锡风接过这个传递着爱的水袋,打开盖子,正要喝水,从南襄古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有人来了。 风儿循声望去,“咦”了一声,指着远处道:“那不是郭少侠和郭二小姐吗?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张锡风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两匹快马正一前一后沿着白河之畔疾驰,自南朝北奔来。 前面那匹马上端坐着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女子,长得倒是清丽脱俗,但通过眉目上的细纹便可看出,其实她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按说她也是一大把子年纪,却依旧在装嫩扮小,身着少女的装扮。十多年前的一次邂逅,她已深入迷局,爬不出了。 后面马上的青年与前面的女子仿佛年纪,二三十岁正当盛年,生得浓眉阔目,方面大耳,一脸的正气,满脸的朴实,这颜值一看就让人心生敬重之心。 他们两个人正是郭靖黄蓉的双胞胎儿女郭襄和郭破虏。 风儿凑到张锡风耳边,轻轻询道:“好哥哥,要不要出去同郭二小姐打个招呼?” 张锡风摇摇头,道:“还是算了吧,这郭二小姐的眼界很高,脾气也大得紧,咱可高攀不上。” 他回过头凝望着风儿,微微一笑,赞叹道:“要说还是咱自己家的风儿接地气,既秀色可餐,又对我这样好,我能遇到你,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风儿听了张锡风的话,一张俏脸儿羞得通红,低头轻声道:“好哥哥,您赞得太过了,风儿哪配和郭二小姐相提并论!” 张锡风正要对风儿说她其实远胜郭襄,天下无双,自己深深对她着迷,却听前方路上炒哄哄的,乱成一锅粥,连忙放眼去看。 只见前方大道上一阵混乱拥堵,约莫二三百名男女老幼挤在一起,携篮提包,沿着大路跌跌撞撞向南跑来。一看便知是逃难的百姓。 此时大金国已经灭亡三十余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汗位争夺战也主要发生在漠北高原和甘肃六盘山一带。中原的战争烽烟散尽已久,不想昔日中州繁华之地竟会再遭刀兵之劫,百姓逃离家园。 有人边跑边喊:“唐兀鞑子来啦!唐兀鞑子来啦!”满脸的惊慌失措。 唐兀人就是原西夏和吐蕃部分地区的兄弟民族居民,在蒙元时期同西辽人、回鹘人等一起被统称为色目人。当时属于第二等级。由于文化差异更大,部分色目士兵的凶暴犹在蒙古人之上。 看样子这又是一群色目士兵在圈地杀人。 此时,部分蒙古和色目统治者执行圈地为牧的政策,强行将中原地区汉人和女真人的上好耕地抢过来,改成供骏马驰骋的牧场,许多百姓因而被逼的家破人亡,到处逃难。 只听前面响起一阵“嘟嘟嘟”的号角,接着又传来刺耳的羽箭破空声,几声惨叫,跑在最后的几个难民应声倒下。 随着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队彪悍的色目人阿速军奔了上来,阿速军是蒙古帝国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最为勇悍,在战争中无往不利。 这群阿速军或弯弓搭箭,或抡着弯刀,鼓噪呐喊,杀气腾腾,打马追近。百姓跑得虽快,但一个个扶老携幼,又带着行李,更无脚力,怎跑得过追云逐日的色目骏马,很快便被追上! 高鼻深目的色目兵士纵马冲进人群,二话不说,挥着钢刀,兜头便砍。弯刀冷冰冰的,没有半点怜悯。 血光中百姓奔逃哭叫,推拥滚扑,色目士兵却嬉笑着打马来回奔驰,手舞长刀,在人群里乱砍乱杀,俨然将残杀无辜当成一件乐事。 一眨眼的功夫就有上百人死在刀箭或铁蹄践踏下,死尸横七竖八堆积在地,将南襄大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哭喊声呼叫声,撕心裂肺震天撼地,场面之惨烈,令观者悚然。 郭破虏见目睹色目兵的暴行,双眼一瞪,便要上前制止。前面郭襄急忙伸手扯住他坐骑的缰绳,叫道:“破虏,不可为这些小事误了咱的正事。蒙古鞑子在北方到处烧杀掳掠,你我可管得过来么?” 郭破虏正色道:“二姐,一路上咱们只要看见蒙古军队便远远避开,免得误事。可今日这事实是不能坐视不管。爹爹说过:‘人命关天,岂有小事’,娘也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咱爹娘守襄阳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保护天下百姓的安全吗?!咱们受爹娘教诲这么多年,怎能眼看着无辜百姓遭到屠杀,却在一旁袖手旁观呢!” 他大有乃父之风,这倔脾气一发作,纵有十匹马也拉不回来,竟毫不理会郭襄,拍马突入阿速军的乱马之中。郭襄叹了口气,道:“也罢!”拍马跟上。 此时,一名百夫长正挥着弯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