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慨叹蒙军壮士勇 (第1/3页)
张锦树在龙泉山庄盘桓了数日,伤口已经痊愈,身体也已将息的差不多了。 张锡风备了车马,带着四个女弟子,一起护送张锦树北上。 一路上,途经当阳、荆门、宜城,直抵达襄阳城南附近。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金人完颜寿孙的这首《朝中措》,描绘的正是宋金、宋元之季襄阳周边的风貌。 古城襄阳,在金国灭亡、宋蒙战争爆发不久就被蒙军占领。其后,名将蒙珙率部收复襄阳。此后蒙古军屡次进攻襄阳,均被义守城池的郭靖夫妇击败。郭靖夫妇的大名因此远播中外,人们谈及郭靖,往往不直呼其名,而代之以一声充满敬意的“郭大侠”。 奔腾不息的汉江江畔,六骑人马背对夕阳,行进在荆襄古道上,晚霞映在他们身上,如同披上金色罩衫。 他们正是张锡风一行。 此时蒙古对襄阳刚刚发动过新一轮的进攻,却又一次失败了。损兵折将之余,蒙古兵对城池的围困也稍有缓解,特别是城南一带,是以张锡风等人兵不血刃就过了鹿门,来到襄阳城的南门附近。 此时天色已晚,一轮残月从天幕中浮出来,给地面铺洒上一层惨白的轻纱。古朴坚实的襄阳城外,斑驳血迹依稀可见,这是多年的战场为这座英雄城池授予的军功章。 吱啦一声!城门开了,一骑快马飞奔而出。 骑马人身着黄衫,袖口狭窄,浓眉阔口,方面大耳,一张英气勃勃的脸庞上写着满满的朴实。 这人见到张锦树,连忙翻身下马,躬身拱手施礼,笑道:“锦树兄,在下乃郭靖之子郭破虏。久闻贤父子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 张锦树听到郭破虏的名字,慌忙下马,还了一礼,道:“原来是破虏兄,真是久仰久仰了!家父在家经常提到你们全家。郭大侠和黄女侠义守襄阳数十年,侠行义举扬于中外,世人无不敬仰。破虏兄也是名扬天下的少年英雄,在下是神交已久了。” 郭破虏笑道:“锦树兄太过誉了,天下谁人不知合州钓鱼城张将军贤父子的威名?家君家母俱在府内迎候,这边请。” 两人说着客套话,相对一笑。 郭破虏转身向张锡风也行了一个礼,道:“这位兄台英雄助人,千里相送,家父家母深为嘉赞,亦嘱邀您同去。” 原来郭靖张钰虽从未谋面,却肝胆相照,神交多年,相互将对方视为生平挚友。郭靖得知这次来的是张钰的独子,大喜过望,当下派了独子郭破虏出城迎接。 张锡风对郭靖黄蓉两人崇敬之极,很想去拜见他们,听说也邀请了自己进城,大喜过望,便和张锦树几个一齐进了城。 正值仲秋,皎月如盘,月色如水,清风阵阵,树影婆娑。草丛中,蟋蟀在婉转啼唱;哨亭边,间有守城哨兵轻轻的步履声。四周静极了,如同一个浪漫的梦境。 一路上,张锡风看见街上行人匆匆,茶馆酒肆,灯明火旺,一片祥和安宁的和平景象。心里不由感叹:不打仗多好啊! 他熟知郭靖黄蓉的事迹,崇拜他们。但直到今日,亲眼见到他俩的功德,这才打心眼里敬重这对英雄伉俪。 郭靖的府邸离城南不远,穿过几条街就到了。 宅第里灯火通明,堂屋的正中坐着一位六旬开外的老者,已是满头花白头发,浓眉阔目,方面大耳,一脸的正气,眉间隐隐带有几分忧国忧民的神情。不用去猜就能断定,此人便是名扬天下、海内共颂的射雕大侠郭靖。 旁边椅上则端坐着一个与郭靖年纪相仿的妇人,鬓角的头发已现灰白,眼角眉梢也已出现不少细碎的皱纹,她年纪也不轻了,但依旧气质如兰,风华绝代。纵然是年近六旬,亦让人不可逼视,当年定是一位冠绝当世的美人,却不是黄蓉又是谁? 郭靖黄蓉并肩而坐,对着案上的地图,说着些什么,不时发出几声叹息,看来是在商讨军情大事。 四个女弟子陪伴张锡风走到门口,见到仪态端庄的黄蓉,有些自惭形秽,一齐拜倒在地,对张锡风道:“郭大侠和黄帮主是名震当世的英侠女杰,婢子身份卑贱,不敢登堂入室,免得污浊了两位前辈的眼睛。” 张锡风知道她们的心结,心里一酸,上前轻吻了一下风儿芬芳的额头,又轻捋了一把她左边的鬓发,还随手在雪儿屁股上捏了一把,柔声道:“妹子们,不要这样看低自己。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你们几个更最珍贵的。你们又何必作践贬低自己?陪我一起进去好不好?” 风花雪月一齐拱拱手,低声道:“少主恕罪,弟子不敢!” 张锡风轻叹口气,道:“也罢!既然如此,你们且留在外面等着我,我只进去一会就出来,我可不想长时间不见到我的宝贝们!” 风花雪月坠着泪,咬唇点点头。 张锦树张锡风一齐进到屋里,向郭靖黄蓉拜倒。张锦树呈上回回炮的图纸,郭靖收下图纸,询问了一些钓鱼城和张钰的近况,激动的对张锦树说:“锦树贤侄,令尊侠肝义胆,我夫妇二人向受他的大恩,他为了天下百姓镇守钓鱼城,屡建功勋,郭靖和他神交已久,只是无缘亲睹他的风采,今日得见贤侄,如见其人,真是喜不自胜!” 张锦树执了晚辈之礼,道:“郭伯伯、郭伯母安好,家父常在家中提及两位前辈功绩,说您二位是当世最大的英雄伉俪!” 郭靖笑道:“令尊赞郭某,赞得太过了!” 张锦树道:“家父常说人的才能可以有不足,但不能没有志向,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和天下芸芸众生,自己苦一点,累一点,又算得什么!纵使将满腔的热血抛洒,也无愧热血男儿一场!” 郭靖赞道:“说得真好!令尊的话也道出了郭靖的心声。” 黄蓉笑道:“靖哥哥,你和张将军两个人,一个镇守在合州钓鱼城,一个居住在京西襄阳府,相距何止千里!但同样为大宋抵御着蒙古的铁蹄,同样战功赫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很有缘!” 她爱极了郭靖,深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丈夫为荣。 郭靖慨然道:“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夙愿和追求!” 黄蓉笑道:“夙愿也罢,追求也好。总之,不论你干什么,我都永远跟着你!” 郭靖握住爱妻小手,柔声道:“蓉儿,你真好!” 郭靖和黄蓉这对英雄伉俪自第二次华山论剑后就开始义守襄阳,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心血都花在襄阳的防务上。此时郭靖已年逾六旬,但寤寐中每每想到的却总是天下苍生。他并非赵宋皇室的忠犬,他所作的只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免遭刀兵之祸。 张锡风听着郭靖黄蓉讲的大道理,不禁对两人更加敬重信服,连连点头,跪倒在地,向两人拜道:“向郭大侠黄帮主问好!” 郭靖连忙搀他起来,笑道:“小兄弟,你的事情我已知晓。你不但多次营救这位张世侄,还亲自护送他来咱们襄阳,真是热心快肠,少年有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