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试试才知道 (第1/1页)
重生之八零攻略正文卷第九十三章试试才知道司老爷子把人赶走之后,提笔很久,都没能落笔成字,最后干脆收了笔墨,不写了。 等陈跃安跟着司严出来,小心翼翼跟他要春联的时候,老爷子眼皮子都不太抬,攥着一杯颜色清亮的茶水,给了一句,“明天来拿。” 静不下心神,写出来的字儿也没法见人,与其浪费笔墨,不如不写。 司严觑着老爷子的神色,试探道,“那我送跃安回去?” 老爷子没说话,只摆摆手,司严立即带着人走了。 等人都走完,司老爷子看着杯子里起起伏伏的茶叶,良久才长长叹了口气。 大年三十。 早上八点,褚西被褚明梁喊醒,穿戴好,瞧着外面黑咕隆咚的天色,她没忍住叹了口气。 九点半才天亮啊。 “大伯。”褚西洗漱好,到了客厅,看着客厅桌子上摆着的笔墨,心下了然,“是要写春联吗?” 褚明梁点点头,递过去一只毛笔,“今年的春联你来写吧。” “大伯写春联吧。”褚西没有推让,接过毛笔,“我来写春福字。” 褚明梁笑笑,“我写春福字,春联你来写。你跟孙医生琢磨了一下午,脑子里肯定有不少,写一个吧。咋说,这都是你和你爸过得第一个年,有意义着呢。” 褚西见他不准备动笔,抿了抿唇,提笔落字,笔走游龙,对联横批一气呵成。 上联:国泰民安华夏梦 下联:风调雨顺景风行 横批:万象吉庆 褚明梁是看着她写的,这字儿写的挺好,一般来说,没有十多年功夫写不出这个水平,可老太太书法本就好,侄女能写成这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这对联和横批……格局太大,大到他从里面找不到……父女亲情…… 褚西写好这副对联,对上褚明梁欲言又止的神情,开口,“奶奶说过,我爸最希望的是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所以,我觉得春联写这个,可能更好一些。” 褚明梁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还是点了头,“春联挺好,不过咱们这院子还需要几副,你再写点,最好带一些生活气息,喜庆些的,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之类的……” “这院子里都得贴上。” 褚明梁一边说,一边环视了一下院子,“加上厨房的,再写三副就好。” 褚西却没有再提笔,而是提醒了一句,“奶奶呢?” 如果没有错,华夏的习俗是家里老人故去,一般要贴白色或者紫色底的春联…… 褚明梁喉头动了动,勉强笑了笑,“这是别人的房子。” 这个小院儿是分配给他们住了,可却是暂时的,总要顾忌一下别人的感受,后来者的感受。 褚西“嗯”了一声,低头写春联。 两人之间,突然就气氛凝滞起来,直到第二副春联写完,她才再次开口,“那要怎么弄?” 说的还是老太太的事情。 褚明梁来到这边之后,一直认为基地是个科学神圣之地,所以老太太的遗像都只敢放自己屋子里,而弟弟褚明国刚醒,沉浸在喜悦和愧疚中,他也没有和他商量过老太太的事。 这会儿问他,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大伯找赵大虎说说这个事情吧。”褚明梁眼里满溢的自责和挫败,叫褚西没办法视而不见,她看了一下腕表时间,抬头跟他说,“一个小时候,孙老会来接我去这边的体育馆,时间冲突,我来不及去找赵大虎,您去问吧,直说就好。” 赵大虎是赵常的人,找他跟找赵常没差。 “你的意思是——”褚明梁有点不敢相信,“是在基地分配给你爸的那院子……” 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未尽的意思褚西却一清二楚,她点点头,“嗯。” 老太太的遗像,最妥善,最合适的安放处,就是原身父亲褚明国那院子。那里可以肆无忌惮的祭奠,可以肆无忌惮的缅怀,肆无忌惮的供着…… 褚明梁有些激动,“这……能同意吗?” 以前丧葬都不让搞这样的事情,近些年情况好一些,但这是基地! “问问吧。”褚西提笔,“如果可以就弄,如果不可以,就还是在这边小院简单烧些纸钱。” 褚明梁脸上有了点笑,“那我得好好想想怎么说。” “嗯,那这事儿就全靠大伯您了。”褚西笑笑,低头又开始写春联。 这两天,原身父亲褚明国几乎占据了褚明梁的全部注意,但无人的角落,他沉默失神望着外面的样子,让人格外担心。 临近过年,这可能就是她不太理解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勾勾唇角,褚西敛息,认真将这几副春联写好。 等她写好,褚明梁也从厨房出来了,“我煮了三个鸡蛋,三个包子,你吃点再走。” 说着,把鸡蛋和包子放下,就准备给她倒杯水。 褚西见他动作,才恍然记起,过来这边的时候周言敏给她塞了两袋米粉和一罐奶粉,东西在她卧室,却被她忘在九霄云外。 那都是适合病人的东西。 “大伯,这些东西您记得今天带一些去医院。”褚西拎着米粉和奶粉出来,扬了扬其中一只手,“这袋是米粉,留着每天早上你和我喝。” 褚明梁:“我是大人,不缺啥营养,你留着自己喝。” 褚西没跟他争辩,直接剪开袋子封口,往两个杯子里倒了一些米粉,不顾褚明梁的阻拦,直接冲泡好,递过去一杯,“吃饭吧。” 面对褚西,褚明梁总觉底气不足,她看他一眼,他就感觉再推拒下去不太好,那眼神明明也就认真了一些,不苟言笑了一些…… 看褚明梁坐下,褚西才拿了鸡蛋去剥,“大伯年夜饭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等我今天去医院问问你爸,看他想吃啥,那咱们就做啥。”褚明梁感叹,“多少年了,从你爸出国留学到现在,他就没在家过过年,口味有没有西化,我都不知道了……” 小时候,都是计划经济,什么都要凭票购买,家里虽然过得相对较好,可也要小半年才吃一顿饺子。 那滋味…… 往后余生,大约只能存在他们兄弟俩记忆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