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 改革 (第1/1页)
改革。 占有全国绝大多数土地的富商们得到消息后,终于坐不住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不是小打小闹,是真的有人要拿他们开刀了。 没有人啊害怕的,最开心的当然是农民,因为新政对他们是有利的,朝廷不但要给他们分地,而且也会怕专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 只有老百姓把肚子填饱了,国家才能太平,也只有国家太平了,这个国家才能发展。 农政军五千人,被编成几个小组,强行对富商的土地进行考察,这令富商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一天时间下来,狄青就收复失地几千公顷,富商们只要一听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家伙来考察自己的土地,别说是土地了,自家的婆娘都丢下不要了。 于是富商的家也成了无主之家,自然而然就被充了公。 雨。 几个大臣围聚在一起,愁眉苦脸的商讨着对策。这些墙头草,魏忠贤得势时,依附魏忠贤,魏忠贤倒台以后,纷纷出来推一把。 如今,割rou割到自己身上来了,真的着急了。 “陛下,太过份了!这不是断了我们的活路!” “哥几个,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如今,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却又无奈于自己没本事!” 这几个人都是当年的暴发户,因为赚了点钱,于是就纷纷开始捐官,想要以此来保住自己打下的基业和家财。 “杨兄?我们几个人中,就数你最精明,你说说该怎么办?” 被称为杨兄的人,端起了手中的杯子,并没有喝里面的水,道:“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把地朝廷呗!你们不要命,我还要命呢!” 想比得不到,人最大的贪婪不是得不到,而是在于害怕得到了又失去,这是最痛苦的事情。得到算不了什么,失去也算不了什么,得到了再失去才是最痛苦的。 明朝的最大地主,其实还是那些藩王们。 明朝的藩王多如牛毛,堪称历朝历代之最,多到国家不堪重负。 《皇明盛事述》中记载:明朝共有亲王24人、郡王251人,镇、辅、奉国将军7100人,镇、辅、奉国中尉8951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7073位。此外,宗室内还有庶人620人。而且,这还没有算上那些未封未名及齐府之庶、高墙之庶的这些。 明制,朱元璋的历代子孙们设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爵位; 各代皇帝之子,除太子外,其他封亲王,亲王之子除世子外,封郡王,即嫡长袭爵而余子减等册封。 因为明制,这些人不能干政、又不事生产,所以朝廷只能养着他们。随着基数越来越大,这些皇族后裔的人口也越来越膨胀,多到后来朝廷根本就养不了的地步。 朱元璋小时候可怜,才会变成小放牛娃,变成小放羊娃,小放牛娃的数学也一定不好,怎么也算不到,到了后来家族成员会膨胀到如此之大的一个数量。一切原因都是因为当初太穷,太苦,所以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也步自己后尘,所以才会制定出袭爵策封等制度。 但是王室成员已经多如牛毛,又不能全部一刀切,在一个新的制度没有形成之前,只能守旧制,只能守祖制。 朱元璋共有24子为亲王; 朱棣2子; 仁宗9子; 英宗7子; 宪宗10子; 世宗1子; 穆宗1子; 神宗6子。 有的亲王当了皇帝、无子国除、犯罪国除,还剩32位藩王。 即秦王、晋王、周王、楚王、鲁王、蜀王、代王、肃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唐王、赵王、郑王、襄王、荆王、淮王、德王、崇王、吉王、徽王、益王、衡王、荣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定王、永王。 28位国除藩王中,有18位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国除。 亲王的藩王府内除了亲王还有郡王等各类级别,这些统称为宗室。 藩王属下的宗室人口才是问题的关键。 例如开封的周王府是明朝最大的藩王府,郡王达48位,宗室五千多人。隆庆初年就有5235人。 明末藩王府有多少宗室已经说不清了,从最权威的《玉牒》看:最少13万人。 藩王的俸禄,在明初实行“米(本)钞(折)兼支”,对亲郡王各折半;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或四分本色六分折钞等方式。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或四分本色六分折钞等方式。 为了应对折给自己的俸禄的损失,各藩王往往会加大老百姓负担用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明英宗时,靖江王府派太监征米,每石米市价折钱二三百文,靖江王府要七百到一千五百文。 宁王朱奠培则收白银一两五钱,拿不出来的话加征耗米八斗。 明政府已经到了无法供养宗室的境地,嘉靖三十二年: 当时,天下岁供京师米才四百万石,而各地藩王要八百五十三万石。 山西一省全省的存米麦数量不过152万石,宗室禄米却需要312万石; 河南有84万石,宗室则需要192万石。 当皇族成员越来越多之时,甚至成为压倒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之时,这个王朝便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境地。 此时就算建奴不来,李自成不来,光是这些番王就不好对付。 当藩王的没有后代就会被除国,所以这些藩王就拼命生孩子,孩子生下来,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至于朝廷有没有那么多银子来养他们,是丝毫不关心的。 在各种王各种爵的压迫之下,哪里还有老百姓的活路。 此刻崇祯也明白了,明末爆发的农民起义那么多,他们都是因为恨透了这些藩王,所以这些藩王的下场大多都很惨。 明末的时候,农民起义杀藩王杀的非常多,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藩王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榨取的太厉害,百姓们又怎么可能起来造反。 到了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清朝的藩王们是没有封地的,明朝的藩王是不能进京城,而清朝的藩王则是不能离开京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他们处于清朝统治者的监视之下下,这样他们就很难生出什么事来。即使真的生出什么事来,也能够对他们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 清朝的藩王也是藩王,但他们没有封地,也没有兵权,没有办法称霸一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