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曹安民的嘱托 (第1/1页)
喝了三天的汤药,子桓的咳嗽果然好了! 名医还是值得信赖的。 应该说盖世名医还是值得信赖的! 去店里工地上视察了一遍,子桓规划的妇女们宿舍那一块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估计再有三五天就能打扫出来入住进去。 妇女们搬家的时候,也是赵家小姐进场的时候。 原本子桓要给赵家小jiejie在雅舍旁边建一栋小楼的,结果那小女子简静惯了,非要带着老母与妇女们住一块。 子桓无法,只得在妇女们宿舍旁边单独隔出一个小院安排赵家母子。 这下好了,华佗的春天来了,也得给华佗安排一个院子。 东边一个院子,西边一个院子,恰好可以把他们两家都放进去。 给别人建了独立小院,子桓当然得为三兄弟也建一个。 中国古代的建筑都讲究对称之美,所以北边有了院子,南边也得有,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大四合院,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独立的小院。 南边的院子恰好可以把锡福一家塞进去! 子桓从来不喜欢住一楼,他喜欢高视野,所以每个院子的主楼都建成三层,连带阁楼的那种。 子桓背着手去看新栽的海棠树,曹安民背土背得汗流浃背,全身泥土地从地下室出来,凑到子桓身边歇脚。 他那身肥rou,你还真别说,没背几天土,已经下去了不少。 “开春司空要出征了。” 曹安民望了一眼子桓,就是这无限惆怅又挺突然的独白。 子桓已经得教训了,跟这种渣渣对话,首先要有耐心,要先听他说,不要有任何表态和喜怒! 一般他前面都是在铺垫。 后面才是重点。 果不其然,过了半晌,见子桓没接话,曹安民接着道:“我跟着想去。整天背土背不出出息来。” 子桓望了他一眼,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曹安民说了一大通他媳妇怎么怎么贤惠,他老娘怎么怎么好,然后突然紧紧抓住子桓胳膊,道:“好兄弟,答应帮哥一个忙好不好?!” 这个“哥”字,还是子桓兴起的,原本这时候的人叫兄长还不叫哥,要么是大兄,要么是阿兄。 结果像曹安民这样的也跳出来要他叫哥! 曹安民刚刚说出的这句话,明明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却被他说得那叫一个悲惨,搞得跟临终嘱托似的! 子桓望了望正在栽树的妇女们,皱眉道:“说吧,什么事?” “好兄弟,哥在此谢过你!” 曹安民说着就往子桓肩膀上重重一击。 然后突然跪地下哐嘡哐嘡磕了三个响头,咬牙道:“如果哥战死了,帮哥照顾好嫂子和婶娘,行么?” 子桓望着一脸生死置之度外的曹安民,无奈得说不出话来。 这特么是在逼子桓啊。 原本像他这样的身份,是不应当给子桓磕头的。 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就认为子桓可以托付后事。 子桓特么现在才九岁,对一个九岁的人说要照顾谁谁一辈子,这不是瞎扯么? 子桓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在这乱世中活着长大。 穿越者又如何,穿越者有的只是知识储备和视野,但是生活的智慧,必须从现实生活中慢慢汲取和获得! 而且子桓那些知识储备还特么没学精,只知道个大概! 况且曹安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穿越的啊! 子桓正要推托,曹安民绝望道:“哥真的无路可走了,只有上战场捞军功这一条!” 说完一拳砸在地砖上,狠狠道:“都是这双手,把哥的一辈子害了!让你去赌!让你去赌!” 曹安民瞬间就把他的手砸了个血淋淋。 也不知道他是在地下室背土背得受刺激了还是真的想通了! “兄弟一定要答应哥!” 子桓瞥了一眼把手砸了个稀巴烂,惨兮兮望着自己的曹安民,拒绝的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如果子桓不是穿越的,管他妈砸手剁脚还是上吊自杀,自己的媳妇老娘自己养,子桓绝对不会心软。 但是…… 历史上的曹安民还特么真在开春的战役中死了。 而且这个死局还是他自己间接造成的! 若不是他引诱曹cao,曹cao不去霸占人家婶娘,曹昂也不会死。 子桓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做不到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曹昂去死。 如果以后要争,堂堂正正凭自己的本事与曹昂争个高下,但是眼睁睁陷大哥于死地而不顾,他做不到! 至少目前做不到。 这不是曹家人该有的做事风格! 演义里说曹cao“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对曹cao形象的一种扭曲。 《三国志》记载:太祖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说的其实不是演义里那个意思,他的意思是“难道只有我对不起别人,就没有别人对不起我过吗?” 他这话说得其实相当凄苦了! 这是在变相地承认错误啊。 意思是自己不小心做了错事,知道自己错了,但他是无心之失,错怪了别人。 这是曹老板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发现自己杀错了好人,内心的忏悔与自责啊。 像曹cao这样身份的人,肯低头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已经很难得了! 不过曹老板也不是纠结磨叽的人,他知道还有很多大事等着他去完成和决断。 所以他说我错待了别人,但是别人就没有错待过我么?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是老曹自我安慰的一句话,他这是在为自己犯下的错开脱一下内心的罪责,然后好继续前行! 不然心灵太沉重,如何完成心中大业! 子桓来司空府看到的曹cao,其实完全跟“视人命为草芥,骄傲霸气不可一世”的枭雄形象对不上,反倒是有很多无奈和谦卑! 因天下人误解而无奈,为求天下贤士而谦卑! 没有比他更节约的人了,后世干事业的都没有! 一粒豌豆掉地上都要捡起来吃掉! 这是子桓亲眼所见的。 这完全是把天下当作自家事业在做。 天下间,肯散尽家财起兵对抗董卓的人,其实不多的。 他是胸怀天下的。 要不然荀彧怎么会选择跟着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