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品注_第六十九章 槛外避忧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槛外避忧愤 (第1/2页)

    阿薰叫了一声:“石大哥!”

    石双城淡淡地道:“从今以后,不要跟着我……”

    阿薰心头一震,不由得呆了。

    石双城再不看她一眼,向荒野中走去。他也不知去向何处,只是漫无目的地走。前面青山隐隐,却是当日曾和阿颖一起去过的紫溪山。

    山势俊秀,树林茂密。只有一条盘山小路,直通山峰深处。这条盘山小路,当日曾与阿颖同行,没想到今日却是独自一人。阿颖伤心离去,只怕再不能得到她的原谅了。石双城故地重游,心中却有无限感伤。

    山寺之中冷冷清清,灵隐寺在世俗中名声不显,似乎香火不旺;但镜月长老乃是当代高僧,往来皆是世外高人。便是少林方丈、剑品堂梅圣恂、谢冷山等人,在他面前,也须自称晚辈。

    石双城曾在寺中养伤,因此寺中僧人都认得他。见他来了,虽然略感好奇,但却只是合什打过招呼,便任由他到后院禅堂中去。

    禅堂中光线灰暗,只点了数盏油灯。蒲团之上,一个老僧手捻佛珠,笃笃敲响木鱼,正自闭目入定。石双城静静走了过去,在他对面蒲团上盘膝而下。只听木鱼声一下一下,不缓不急地敲响。

    也不知过得多久,那老僧睁开眼,面色平静,缓缓地道:“施主别来无恙?看你气色有异,似乎最近曾受了内伤?”

    石双城心中惊服,合什说道:“镜月长老果然是慧眼,看的不差。我被剑品堂众弟子误会,是二师兄师道文以重剑将我击伤。只不过如今已经没事了。”

    镜月长老道:“看施主神色,似乎另有伤心之事。”

    石双城叹了口气,不知如何回答。

    镜月长老叹道:“看来施主与敝寺有缘,每次有厄,都须从佛法上解救。”

    石双城呆了一会儿,忽然道:“大师,我有一事相求。”

    镜月长老说道:“施主但说无妨。”

    石双城道:“在下情愿削发为僧,恳请大师为我剃度。”

    镜月闭目不语,手捻念珠。过了半晌,忽然摇了摇头,道:“施主出家之心不诚,请恕老衲不能答允。”

    石双城叹道:“如今我已心如槁木,还盼大师成全。”

    镜月长老却不再言语,闭目入定。

    石双城叹了口气,只得退出禅房。来到后院,却见修竹成林,中有青石小径,竹林清风,清净无尘。后院右侧的厢房,最边一间屋子,却是以前疗毒时住过的。

    石双城故地重游,也不用寺中僧人引路,自己便去了那间屋子,当晚便在屋中歇息。

    到了半夜,只听山风呼啸,此时已是深秋,夜里颇有寒意。却在松涛阵阵当中,听到一缕竹笛之声,远远传来。虽然声音细细,音调仍然清晰可辨。

    石双城初时还道是阿薰又找了来,只不过再一听,却知道不是。笛声飘逸,隐含无数伤怀,料想吹笛之人定然久经沧桑,这样的意境,却显然不是阿薰能吹得出来的。

    细辨笛声,却是从寺外远远传来。石双城听了一会儿,忽然觉得笛声竟似与自己心意相通,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竟是极为相似。似乎吹笛之人,也曾永失所爱,才会如此无奈,如此伤感。

    当下推门而出,飘身上了院墙,向笛声处寻去。

    寺后却有一片竹海,千竹成林,风吹竹叶,随风摇曳,如听涛声。石双城穿过竹林,却见前面溪畔,有一间竹屋,窗口却透出灯火,笛声正是自屋中所发。

    石双城离竹屋还有十数步远,却不想扰了吹笛之人的兴致,当下便站在寒风之中,静静听笛声在风中飘荡。

    那笛声凄美哀婉,似在倾诉伤心往事,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却又鸳盟难偕,终于各自西东,咫尺天涯,余憾无穷。

    正自伤感,笛声忽然停了,屋中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外面是谁,夤夜到此,不何有何贵干?”

    石双城一怔,没料到山中竹屋,居然有一女子在此幽居。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对答。又想半夜三更的,确是不便相见,当下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就走。

    那女子哼了一声,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