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皮影戏 (第2/2页)
了,倒也挺好的。 江晓萱也对这门艺术很感兴趣,拿起一张张颜料鲜艳的小纸人摆弄着,很是惊叹。 她年龄比周恒还小几岁,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见过。 说起来,这一带倒是挂着“皮影戏之乡”的名头,但几十年没怎么见过有人演,周恒这个当地人,都快说不上皮影戏的滋味了。 关于皮影戏,周恒倒是有一些了解。 其实全国种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皮影戏。 传说最早是出自于汉武帝时期,到唐宋开始兴盛,元朝时期甚至还文化输出,土耳其现在还有皮影戏的分支。 清朝时大概是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吧,但清末世道乱了,朝廷开始打压。再后来,世道更乱,这项艺术就更加停滞不前。 解放后,皮影戏迎来一阵复兴时代,但“破四旧”后,这个行业几乎消亡。 到了现如今,这些快消失的旧文化,又逐渐被人记起,然后拎出来说加以复兴。 只能说时代使然吧。 惋惜,但无奈。历史总是马不停蹄的向前走,不会等任何人或物,追不上就只能被淘汰。 江晓萱实在是感兴趣,而刘老师和老何,也因为多了她这个虔诚的观众,而起了兴致,当场拉起了幕布,唱起了一出。 门一关,窗户紧闭,屋里漆黑一片,而皮影戏的幕布后面,则亮起了几盏灯,一个个描画鲜美的角色,被cao控着贴上了幕布,呈现给观众。 观众看到彩色的皮人或走或站、或打或舞,全是由后台的人在cao控着人物的关节。 刘老师自拉自唱,老何一人cao控着三个角色皮人,也唱着配角的台词,两个人也演了一出戏。 江晓萱全程拿相机录制着,感慨着艺术的伟大。 近七十岁的人,唱起来仍然这么豪迈有力,艺术真是能感染到人。 尽管有些方言台词她听不懂,但《武松打虎》的故事,几乎已经不需要台词了,故事情节早就在脑海中。 从刘老师家走出来,江晓萱仍然是一阵激动,说道:“没想到,今天我居然看了专场皮影戏,我终于知道,皮影戏到底是怎么个回事了。” 周恒侧目打量着她的笑颜,也忍不住跟着笑。 人和人的心思,还真是不一样。 在人人都还在为自己的温饱、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等等苦忙的时候,她却整天想这想那。 看个皮影戏,就像是看了明星演唱会一样激动。 回到家,江利军黑着一张脸。 他不就是起来稍晚了点吗?女儿就跟人跑山里了!这…… 知父莫若女,江晓萱一见父亲那神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赶紧说道:“爸,我刚刚是去拍摄点照片,我让人给我带的路。” 江利军继续不说话,不过对周恒倒仍然是客气而有礼的。 吃过早饭后,客气有礼的告辞离去。 他与周恒虽然达成了交易,但各种手续还得慢慢来,周恒这里还需要办些执照、养殖检疫等等手续。 以前周发强只想着,往镇上那边的国道上的土菜馆里推销,都不知道要办这个什么证。 现在土鸡要出省了,为免麻烦,什么证都少不了。 到时候交易,江利军不会亲自过来,会派个人过来验收就行了。 当然,临走之前,订单还是完成了手写合同,一式两分,各自签名盖章,订金也付了总价的三分之一,这也是流程所需,双方都需要交易保障。 五百只鸡,按每只五百块钱来算,总价是25万,订金是八万三。 网上银行交易方便,周恒很快就收到了款项的消息。 老实说,不激动是假话。以前在公司上班时,接到最小的单子,都不止这个数,但有什么用呢?钱都是老板的,他只能拿小小提成而已。 如今,这第一笔交易,就让他尝到了甜头。 养殖APP,黑科技养鸡,果然名不虚传。他就知道,好货是不愁销路的。 但他也知道,这才只是个开始。 不但是他,他的父母实在也是惊喜不已。 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周恒一家将他父女俩一直送到村口上,的士已经等在那里,是昨天送江氏父女来的那辆车。 早料到回程没有车的,江利军昨天就留下了师傅的电话号码,现在送他们直接开到省城机场。 才上车,江利军就开始责怪女儿,出门跟父亲都不打一声招呼,太让人不放心了。 然后又各种问,那个年轻人有没有跟她说什么,有没有sao扰过她?如果有,大不了以后交易取消,让那个家伙喝西北风去! 江晓萱撇了撇嘴,对他做了个鬼脸,说道:“瞎紧张什么!你女儿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不是初中毕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分得清楚。” 江利军说道:“大学毕业怎么了?就不用出门向老爸报备了吗?” 江晓萱一摊手,做了个服气无奈的表情,说道:“你不就想问问,你的新供应商有没有向我搭讪吗?告诉你,没有!他还生怕我偷走他家的猫!” 江利军一愣,这是个什么情况? 那不就是只土猫吗?我女儿会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没有搭讪,他就放下了心。嘿嘿,交易可以继续了。 他现在已经在脑海里开始构思,新菜品是怎么个流程,要打算作哪些尝试。 江晓萱看着父亲,心里却是想道:我不想当什么美食家,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当一个网红摄影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