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瓜葛(二) (第1/1页)
眼见这像春卷的东西,放在白净的方形磁盘里,显得十分的简洁,又卫生,还挺美观。 他轻轻咬上一口,嘴角残留着汁香,虾rou内里鲜嫩可口,一口咬下去,还有鲜嫩的rou汁和芽菜,“羊羹,熊腊,不外如是!” 羊羹和熊腊,都是十分昂贵的美食,等闲的富贵人家也无法经常吃。 此时,系统发出声音: 主人,好感度 1 魅力值 1 实力值 1 攻略程度:百分之三,主人加油哦! 甘婧蓉心道:做美食,就会涨积分值,这还不简单!前世她论起挑剔来,她认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手艺也是一绝,只是她亲手做的东西,才不卖。 萧衍吃过午饭,便走了。 甘婧蓉还将剩下的一盘给了萧衍:“四海八方都是客,小哥哥路上捎带些”,甘婧蓉也是希望他能在生意上多多照顾照顾。 萧衍心中微动,接了猪肠禄,搁在桌上,柔声道:”我家中有良田两千顷,不知,可否将你们的种植技术,传授过来;我们三七分!“ 甘婧蓉心中突了一下,有些心慌,她是真的一点也不想和这种贵人,扯在一起,天知道哪天被连坐!但她也知道,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毕竟,他还是楚地的王。 萧衍拿起茶盏,如玉般光滑亮洁的手握着茶盖,故意放缓了动作,似乎是在等对方的答复。 ”若我们家不愿,小哥哥会怎么做?”甘婧蓉紧盯着萧衍的神情变化,问道。 萧衍看着小丫头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呵的一声轻笑,声音却越发柔和起来,“你说呢?”,那听似柔和,却饱含威胁意味的口吻,听得甘婧蓉心里一阵阵发寒。 就连云氏,也止不住有些颤抖,她虽然并不知道,这少年的身份;那年甘守宗和甘婧远倒是见过萧衍,只是,甘婧远这两天将家里的粮食运送到临县,人没在。 管丽华和绿珠却又是人精,见萧衍一副寻常的打扮,便是眼观鼻子,口观心,三缄其口,沉默不语。 ”那我要五五分,我们起码要得五成!“甘婧蓉小巧的包子脸,十分认真的讨价还价...莫名的给人感觉好萌! 萧衍的眼神里突然熏染上一抹笑意,温和道:“当然~不行!”,他莫名的觉得,和小丫头讨价还价,挺有趣的。 “那我不愿!”甘婧蓉颇有些傲娇的样子,像一只狡猾的小狐狸,就像是一只小狐狸,饶主人的痒痒,试探主人。 “你试试!“过了一会儿,萧衍松口道:”三成半!“ 真是铁公鸡啊~~~! ”起码四成!”甘婧蓉撇了撇嘴,说道。 “成交!” 甘婧蓉:..... 培育谷种的事,约定在十天之后出发,甘婧蓉先向租户发布了消息,甄选五十个勤劳,并且精通水利的贫农去荥阳听从安排。 其中还必须有两个识字的,作为领头人,为的是楚王府有人欺上瞒下。 甘婧蓉所获得的四成利润,分这五十个贫农一成,时限是五年,加上萧衍另给了薪水;何况那可是两千顷的农田,四成是四百顷的总收入;一成是一百倾,一百倾分给五十个人,每人能分到两倾的粮食。 五十亩为一顷,两顷也就是两百亩的粮食产量。 在当地,绝对算是个小地主了! 因此,村子里的人一下子活络起来了,尤其是那些租户。 周冗和尤三是甘婧蓉认识的租户,周冗年纪虽然小,但办事是比谁都老成,加上他又有童生功名,所以甘婧蓉一开始就给周冗一个名额。 周冗也是莲花村的散户之一,七年前,其父亲与叔父周大郎和周二郎携带着老母逃难至此,六年前,周冗的父母先后双双去世,留下一个刚出生的meimei和瘫痪多年的奶奶。 那时候,周冗才九岁,那一年也正是他刚刚得了一个童生荣誉的时候。 周冗原本是有好几个兄弟姐妹的,但是都在饥荒的时候,没抗住饿和病魔,相继死亡;周冗的meimei是在周冗父母来这边以后,能够吃饱肚子了,才怀上的。 周冗父母一死,周冗就被叔父和婶母赶了出来,祖孙三人住在一座破旧的庙堂里,小时候,他就靠着替人写信,挣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meimei如今有了六岁,平日里在家照顾奶奶,他才得空多找一份活计,也是因甘家的田地离他家不远,他也能照应着;凭着一年的努力,还清了大半的债务。 得了这一个新的差事,周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主家器重他,忧的是,他放心不下这老的老,小的小,萌生了退意。 其他人却是挤破了脑袋,也想进去,实在是很穷的人家羞于上门求主家,光是给周万福送礼,托他说好话的,就数不过来;条件稍微好一些的租户,更是组了团,托向氏,或者直接上门来求。 梁里正也带着一只上好的乌鸡求上了门,他是为他两个侄子来求的,一个是妻侄杨二五,一个是本家侄子,梁宏。 梁里正的两个侄子,甘婧蓉是见过的,杨二五是出了名的混混,梁宏倒是没什么差评,念过一些书。 向氏也来了,说是要举荐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苏秦的表兄,卖菜的张氏的小儿子,姓刘;刘二倒是敦厚老实,为人愚钝,不识字。 向氏和梁里正打了个照面,梁里正只以为向氏是要替自己的两个儿子谋前程来了,心中十分不快,所以,就连向氏和他打招呼,他也装作没看见。 向氏浑然不在意。 向氏举荐的刘二郎虽然为人愚钝,虽然不是甘家的租户,但干苦力是一把好手,村子里论起勤劳来,他认第二,没人能认第一。 甘婧蓉原以为向氏也会给自己在青州码头做苦力,长期没法回家的两个儿子谋一份差事,但任何时候,她都没有,这也算是她给自己留的最后一点尊严吧! 向氏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念过书,有文化,在码头上干了一个领事的工作,虽然也是苦活,但比不得正规的苦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