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零一七三章 寻找一个人 到底有多难 (第1/2页)
崔宁刚刚搬家就去了宜城,然后搬家的时候和金老爷子打了一个招呼,说是有时间过来玩儿。 金老爷子很是开心,说马上就到夏天,天气开始潮湿,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屋里的那些东西晾晒也愈加不方便,所以就想着尽快把东西搬过来。 崔宁也不好反驳,趁着给老爷子送人参酒的同时,把钥匙给了老爷子一把,并且再三嘱咐不要给其他人,而且也找好了正规的搬家公司,如果搬东西的话联系搬家公司,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龙角失踪,第一个可能就是金老爷子。 因为这二十天里,金老爷子在崔宁不在家的时候,已经把他的东西通过给搬家公司搬了过来,而且放在了崔宁指定的地方,而且除了金老爷子之外,别人也不可能有钥匙。 急忙给金玉堂打了一个电话,金玉堂表示知道老爷子搬东西的事,但是至于龙角,他也毫不知,而金老爷子这几天去了乡下,暂时没在市内。 问到金老爷子乡下的地址,然后通过公安机关紧急调配了一辆警车,三个小时左右,崔宁来到了爨底下村,一个极具特色的小山村。 爨底下村人全姓韩。 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 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于难。 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繁衍至今。 爨字还被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所以姓村民姓韩,谐音寒。取阳和合之意。 村子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的四合院、三合院。 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 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金老爷子这次是过来看一个老朋友。 随着警车进村,村里和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纷纷的让道,而崔宁也很快找到了村长,韩永禄。 “是有个老头前两天过来”村长对村子大大小小的事都很熟悉,毕竟整个村子也就是几十户人家,常居住的不到100人。 “不过老头和韩孟贵叔出去了,没在村子里”村长接着说。 “那去哪里了?知道吗?”崔宁问道。 “不是很清楚,两个人是多年的朋友了,几十年没见了,你说的姓金的说自己年龄大了,过来找韩孟贵叔叙叙旧,还找我喝酒来着,当时我没时间就没去,前两天两个人就离开了,真的不知道去了哪里?” “村子里广播一下,或者问问其他人”崔宁说道“有点急事” 村长看看警察,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快步离开,不到十分钟,村子里大喇叭就响了起来。 崔宁连忙又给金玉堂电话,那边回答老爷子没有回家,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 半个小时左右,韩永禄村长回来汇报: “前天中午,村里的年轻人说是看到两个人从斋堂坐上了去苹果园方向的公交车,车号没记住” “大约几点上的车?”崔宁问道。 “11点到12点左右吧,反正还没吃午饭”村长说道“大概是这个时间,毕竟记得不是很清楚。” “给我找一张韩孟贵的照片”崔宁吩咐“份证信息也给我一下” 拿到韩孟贵的信息和照片,崔宁联系诸葛先生,892路公交车斋堂到苹果园方向,前天的车次,以及驾驶员信息。 来到892路公交总站,找到值班站长,说明来意,拿出金老爷子和韩老爷子的照片,要求前天值班的司机回忆一下,这两个老人是从哪一站下车。 值班站长是典型的龙都人,很,工作也很配合。很快就联系到了前天的三名司机和售票员。 “那个时间斋堂上车的人不多,应该是11点半左右,我们的售票员小王好像记得有两位老人上了车,然后在苹果园终点站下车的,不过是不是这两位,他表示不敢肯定,因为也没刻意去记” “照片你复印一份,然后留在这里,有任何新的线索务必第一时间联系我”崔宁说道“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离开公交总站,崔宁又赶到苹果园地铁总站,然后要求调出地铁的监控,结果被告知除了京安街几站有监控之外,其他的站点并没有完整的监控系统,正在申请当中,而且现有的监控系统技术还比较落后,对人脸等识别度较差,通过一张照片很难识别。 考虑到已经是深夜,而一直开车的警察也比较辛苦,让警车和警察回去休息,崔宁也回到了家。 第二天,崔宁到公司处理了一些事物,主要是合作企业的一些方案、签字,公司员工报销,以及员工奖励、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