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独立团现状 (第1/1页)
野间勇太本来因为夏天的阳县战役被发配到了预备役,原本他已经对重归现役不指望了,但是11月底,忽然他接到司令部的紧急调令,要求他带着一个大队的新兵,紧急赶到申城。 等他带着一群刚训练不到两个月的新兵赶到申城的时候,才发现局面已经严峻到了十分夸张的地步。 他带的补充兵刚到,大部分就被调到了前线补充缺员。 剩下的,则跟申城的守备部队组建了一个大队。 没错,申城的守备部队,已经不足一个大队了。 申城可不是一个小城市,它是汉口北方帝国占领的最大的城市,交通便利,是江北最大的后勤基地。 这么大的后勤中心,仅仅一个大队驻防,可见帝国的兵力捉襟见肘到什么程度了。 好在后续汉口方向在前天又增援来了一个联队,才算是刚刚缓解了燃煤之急。 别看一个联队三千多人,但是增援刚到,就排除两个大队立马开赴到前线去了。 这还是江北承受的压力较轻,据说江南岸的己方防线,在果军猛烈的攻势下,已经摇摇欲坠了。 日下部这个人,虽然有些目中无人,但是他的一些观点,他是颇为赞同的。 北方防线被敌人撕开了个口子,虽然有华北派遣军的一个师团牵制,但是怕就怕在,一旦敌人抽调一两个主力师南下,那样申城面临两个方向的进攻,能不能撑下来就难说了。 而且他现在只是临时担任职务,他的军籍还挂在预备役,想转到现役,就必须做出成绩来。 于是他与日下部算是一拍即合,趁着这天对方的舅舅有时间,来找对方请战。 岗村正南不是傻子,他也明白小王乡的沦陷,很可能对这场局部战争产生影响。 他赞成的是面向北方布置警戒哨并且紧急构筑防线,主动出击的话,一旦战事不利,那样整个申城,就只能靠侨民们组成的临时部队抵挡敌人的进攻了。 可是同样的,一旦堵住了小王乡这个南下的通道,那样只要专心面对西面的果军就好了,没了两面遭受进攻的风险,这场战役胜利的天平无疑就彻底偏向了他们这边。 最后他想来想去,这件事他做不了主,还是要向司令部报告。 …… 李景林在经过了最初的恼怒之后,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长官部这是病急乱投医了,甚至不乏某些人捧杀的意思在里面。 北岸大部队奈何不动鬼子的防线,被鬼子压着打,缺乏重火力的他们,一个团一个团的进攻鬼子防线,据说已经有几个师被撤下去修整了。 武器装备不如对方,没有攻坚能力,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但是最关键的,是指挥不当,战略方向有问题,战役目标不清晰,打成了一场烂仗。 不是没人看不到这点,关键是长官部的上头,某人在掺和,不按照他的打法来,就是娘希匹。 现在考虑这些,已经没用了。 关键是独立团目前该怎么办。 直接抗命是不可能的,可又不能真的南下打申城,那样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送死。 申城的鬼子兵力再缺乏,重火力不会缺,而且真要是攻打申城,鬼子的飞机不会不再管他们。 这段时间鬼子飞机为何不光顾阳县,不是鬼子飞机真的怕了独立团。 独立团的这点防空火力,对付个十架八架的飞机都吃力,真要是来一个飞行团,几十架飞机,独立团再怎么拼命反击,也是挨炸的命。 鬼子飞机现在的重点,是在南岸战场上,同时偶尔划拨十几架飞机,光顾下北岸战场。 像独立团这种小规模部队,鬼子暂时还顾不上。 长官部给他们的命令,是月底前,部队必须南下,同时要求他们这段时间尽快拿出一份计划,报告给上级。 李景林可是看清了情报部门,即使真的有计划,也不可能报上去。 连渝城到五战区司令部的电报都被截获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说不定他计划刚报上去,当天晚上,鬼子就知道了。 像这次远程奔袭阳县,为什么战果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他与黄师长,报上去的计划,只是模棱两可的伺机出击,真实计划,根本就没报上去。 月底…… 还有十几天就是月底了,怎么跟上头交代,这比较麻烦。 拖字诀不是解决的根本办法,再拖,拖个十天半个月就撑死了,而且长官部既然都这样不要脸了,不可能一点措施没有,到时候派几个督导来监督催促,那时候才是蛤蟆跳脚背上,不咬人也膈应人了。 问题的关键,还是得想办法做出个南下的姿态来。 至于到底真不真打,李景林心里是不想真打的。 团里这次的损失不小,他的警卫连,除了二排,剩下的两个排伤亡都很大。 二排还要补充进装甲营里,他的警卫连已经成了个空壳子,也就剩下二十多人,连组建个警卫排都够呛,即使几个轻伤归队,也赶不上南下的。 一连的人数最多,一直就是团里的尖刀,这次担任主攻,伤亡也不小。 在城外遭受炮击,进了城里还跟鬼子短兵相接,近三百人的一连加强连,伤亡了近一半。 要不是张瘸子的三连及时补上,可能一连的伤亡更大,很可能战斗力三个月内斗恢复不了。 算来算去,也就是后面的五连七连好一些。 五连还好,还算有点战斗力。 可七连那是新组建的连,老兵加一起不到半个排,完全就是个充数的。 还好,轻炮营那边的伤亡很小,可是打仗总不能靠轻炮营的士兵,扛着重机枪跟大炮冲锋,打攻坚战,关键的还是步兵。 至于王天存的三营那边,伤亡也不小。 电报上肯定有些夸大,伤亡两百肯定没有,但是一百以上,还是差不离的。 靠川军师? 有些不现实,黄师长的态度,就表明了一切。 当务之急,还是得想辙,既让上面的面子上过得去,还得让团里安稳度过这一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