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_第一百一十一回 战前互算多用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回 战前互算多用计 (第2/3页)

cao准备如何应对此事?”

    田辰猛然醒悟,一拍脑门道,“对啊。这次诸侯的目标乃是曹cao,而并非是吾等啊!有理,有理!”田辰的思绪豁然开朗,即刻道,“吾这就书信一封,派人即刻送往许都,就说吾要与曹公面谈。具体地点和时间请曹公决定。但一定要尽快。”

    说罢,田辰马上伏案疾书,迅速写完一封信,然后传来一名亲卫,着其再寻两人一起,立刻出发,不再耽搁。

    亲卫进来后,即刻领命而去。

    安排完这些,就听郭嘉道,“主公在与曹cao会谈之前,还需准备兵马调动一事。否则,恐怕到时会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田辰闻言点了点头道,“奉孝所言极是,吾等必须未雨绸缪。”

    随后,田辰命人取来地图,放于桌案上,招呼众人尽皆围拢过来,一起观看。

    郭嘉指着地图道,“主公,刘备实力弱小,乃疥癣之疾,无须害怕。吾以为,徐州南部之兵,只需万人便可防御。故而,吾想请主公,调张辽所部北上,以抗袁绍。”

    没想到,田辰却摇着头,斩钉截铁的道,“奉孝此言不对。以吾看来,袁绍才是疥癣之疾,而刘备乃是心腹大患也。”

    众人都被田辰的话说的一愣,陈群不明所以的道,“主公这话,属下实在不明啊。刘备麾下不过万余人,且新兵居多。能征惯战之将,无外乎关羽张飞二人。如此弱小之实力,根本掀不起多少风浪,主公何以对其如此重视?”

    田辰沉声道,“刘备有枭雄之姿,英雄之志,绝非池中之物。而且,倘若袁绍南下,其主攻方向应是曹cao,吾军只需在北部稍作防御便可保无虞。更何况,吾还有一支奇兵,可随时威胁袁绍后方。若战事一旦发生,这支奇兵便为吾之杀手锏也。而刘备则不同。若吾军全力抵抗袁绍,则必定后方空虚。吾怕刘备会趁火打劫,多有动作。到那时,吾军反而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所以,张辽所部非但不能轻易调动,而且吾还要让孙礼所部从现在的彭城,调往下邳、广陵一线,彻底断绝刘备的念头。若有机会,便让元直率兵围歼刘备,彻底解决这个心腹之患。一旦让刘备做大,那么以后可就不好办了。”

    田辰太了解刘备这个人了,整个就是一打不死的小强。稍微给点阳光,他就能灿烂。田辰可不敢小觑于他。

    贾诩和郭嘉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田辰所说的杀手锏指的是哪支部队。而只要这支部队动手,那么袁绍恐怕就很难过了。

    没错,田辰所说的这支奇兵,就是身在三韩的徐盛所部。若发生战事,贾诩和郭嘉都会向田辰建议,让徐盛所部从三韩之地,乘船走海路偷袭冀州。

    这支奇兵的存在,就是田辰最为依仗的杀手锏,足可扭转战局。

    至于说被迫屈服于袁绍的公孙度会不会动手来袭击三韩之地,田辰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否定了这个可能性。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公孙度快挂了;第二就是接任者基本可以肯定是和田辰私交甚好的公孙康。虽然说私交并不能左右政治,但历史上公孙康都能杀袁尚、袁熙二人,那么估计对于袁氏的观感就不会那么好。所以,基本可以刨除辽东势力会对田辰动手的可能。

    既然田辰已经确定了方略,那么手下众人也就开始围绕这个开始制定计划了。其实,让张辽留守在广陵,并且调动孙礼所部前往增援的这个事情,田辰不光是为了对付刘备,还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搅局者。那就是江东孙策。历史上,在曹cao干掉吕布,收回徐州之后,令陈登就任广陵太守。而孙策就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派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所守匡琦城(当在汉射阳县附近)。敌军十倍于陈登守军,陈登镇静自若,命将士们严阵以待。为迷惑敌人,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敌军,认为可以出击,突然打开城门,将士们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向敌阵冲去。孙权所部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失去指挥。陈登亲自擂鼓,将士奋勇冲杀,孙权军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陈登取得全面胜利。

    此番大战后的不久后,孙权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郡。陈登一面派功曹陈矫向曹cao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孙权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

    所以,田辰认为,既然衣带诏发了这么多,恐怕孙策那边也可能会拿到一份。这么一来,孙策出兵广陵就有了更恰当的理由,故而不得不防。

    防御战,相对而言,对于粮草的需求不是那么高,毕竟是在自己的境内进行战斗,后勤保障等方面要便宜些。当然,只是相对于进攻一方来说的。所以,陈群的日子也就不会那么太难过。

    而且,田辰与手下众人商议的结果就是,尽量拖一下大战发生的时间,最好能拖到明年。再不济也得拖到麦收之后的九、十月份。这样转圜的余地会更大,胜算也会更高。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看看田辰给袁绍寄去的衣带诏,能让袁绍多少有些下不了决心。因为,毕竟田辰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立场。而袁绍虽然非常不爽田辰,但也确实有些拿不定主意。这么一犹豫,就给了田辰机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