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回 往泰山郭嘉筹谋 (第2/2页)
带队啊?” 这时,从未作声的一个人却忽然主动道,“若是齐侯信得过在下,某愿勉力一试。” 众皆望去,发现竟然是郭淮他爹,郭蕴。 田辰眼睛一亮,大喜道,“哎呀呀,居然忘了郭大人了。大人曾经在雁门任太守,正属并州之地。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好好好!那就请郭大人辛苦一趟吧?一应军马,皆归郭大人调遣。” 郭蕴的自告奋勇,也是有原因的。父亲郭全,为了保住自己和幼子,厚着脸皮请田辰收留。自己若是坦然接受,就显得太过不近人情了。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能够报答田辰,郭蕴自然当仁不让的出头了。 不过,郭蕴却没有料到,自己就这么一说,田辰居然答应了。 要知道,此番的事情可是对田辰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步棋。在郭蕴看来,田辰即便同意自己去,也会派心腹之人为主,自己为辅。可没想到,人家居然让自己做主。单单这份毫不猜疑的心胸,就足够让郭蕴感动了。 郭蕴退后两步,朝田辰郑重施礼道,“齐侯如此坦荡豁达,世所罕见。若是不嫌在下浅薄,某愿追随齐侯成就一番事业!” 田辰连忙上前扶住郭蕴道,“郭大人乃前辈,令尊又贵列九卿。如今大人能来辅佐于我,正是雪中送炭之举,吾高兴还来不及呢。某已接任青州牧,这齐郡太守一职正好空缺。郭公若是愿意,就请任职于此,不知可否?” 郭蕴这次可是真激动了。齐郡,乃是田辰的根本。如今田辰居然没有丝毫犹豫的给了自己这个外人,这种用人之法,前所未闻。 于是乎,郭蕴拱手应诺,口称“主公”。 众皆大喜道贺。 唯有一人,此时却暗自感叹。在众人安静下来后,朝田辰道,“齐侯若是信得过,老夫愿与郭大人同往。也好有个照应。” 田辰一看,居然是贾诩,但转念就明白了。 太史慈因为暴露了,所以不能去。这样一来,横军的统帅权暂归郭蕴。但是这些刚刚从西凉铁骑转变过来的家伙,可都是骄兵悍将。郭蕴一介文人,恐怕无法弹压的住。而贾诩在西凉军中威望甚高,若是同去,应该能稳定军心。况且,以贾诩的智慧,恐怕这计谋的实施,会更加的完美。 但关键是,田辰敢不敢用。 贾诩的话,其实也在试探田辰,看他会不会同对待郭蕴一样,对待自己。可他不知道的是,郭蕴的情况,与他大为不同。 首先,人家郭蕴是自来投奔的,而且还有个幼子在军中。虽然明面上不算是人质,可实际上太原郭氏就这么一根独苗,怎么会不投鼠忌器啊?再说了,郭蕴和郭嘉还兄弟相称,这层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 可贾诩呢?美其名曰去稷下书院研习典籍,实际上是被逼降的。况且,他的这个名声实在是~~~太~大~了。 田辰倒是没想这么多,他只是一愣神,然后就呵呵一笑道,“贾大夫能同去,自然最好。不过,先生不是要去齐郡研读典籍吗?如此劳心费力,让晚辈心中不安啊?” 贾诩还是那么‘人畜无害’的笑着道,“老夫确实要去,但若无尺寸之功,恐怕不好厚着脸皮去齐郡啊。所以,呵呵,还望齐侯准允。” 田辰笑着道,“那就请贾大夫辛苦一趟吧。等回齐郡之时,吾必定大摆宴席,为公接风洗尘。” 言罢,朝着贾诩拱手施礼,贾诩则微微侧身避过。 正在众人商议的时候,有军兵来报,言后方一支队伍正在快速逼近,不知是敌是友。 田辰马上命令各军戒备,列阵相迎。 谁料想,待那支队伍离近之后,忽然有一骑单独前出,直奔田辰战阵而来。 等看清来人面目,田辰大喜过望。 原来,居然是河东徐晃、徐公明! 只见徐晃策马来到田辰面前,下马拱手道,“徐晃苦追两天,终于见到齐侯了。” 田辰赶忙扶住徐晃道,大笑道,“公明此来,正如拨云见日啊。” 徐晃闻言,非常感动,道,“明公容禀,因陛下只是封赏齐侯为青州牧,而忘记安排田楷去处。故而下旨,命田楷返回朝廷,另行安置。因杨奉无容人之量,更无人臣之本,所以末将自请此行,顺便带麾下‘斧钺’投靠明公,还望齐侯收留!” 田辰大喜道,“吾得公明,乃天赐也。”即刻提徐晃为偏将军,独领三千兵马,编入青州势力。 徐晃喜而拜田辰,众皆称善。 于是,田辰令郭蕴为主,徐晃为副,贾诩辅佐,三人一起,同率横军前往泰山。这样一来,田辰对于此番施计,那就更加放心了。 计划已定,众人不再多留。 徐晃、郭蕴与贾诩率领三千‘横军’皆一人三马,共计万骑,浩浩荡荡的朝着泰山郡疾驰而去,光这份声势,就足以让人侧目。 而田辰则和太史慈、纪灵、郭嘉等一起,率领余下的近千人,往青州出发。 三日后,看着前方出现的济南城,田辰心潮澎湃,情绪大好,脑海中一句话猛然脱口而出! “我田博远,来了!” 此正是:郭嘉妙计谋泰山,精兵强将谁可堪?先有郭蕴自奋勇,后来徐晃亦向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