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收新部元帅守空城 (第2/2页)
“承蒙各位兄弟信任,将我推举为义军元帅,今日叫大家来,是想请各位为明教出力。。” 李喜喜、韩咬儿、李武、崔德四人本就是刘福通手下心腹,唯有关铎和潘诚是近期才加入进来,此刻关、潘二人对视一眼,为表忠心,出声应道:“只听刘元帅吩咐,我等必不留余力。” 二人颇具忠义之风,且颍州一战出力很多,刘福通也有意拉拢二人,咧嘴笑了笑,说道:“韩大哥生前多次与我提过‘关先生’和‘破头潘’的名号,我早就对二位钦佩已久,此前一战,二位勇猛无比,我都看在眼里。” 关、潘闻言喜不自胜,关铎站起身认真道:“韩教主既已就义,刘元帅便理当为我等之首,您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就是。” 刘福通面上微笑,实则心中大喜,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此刻多了两名得力帮手,不能亏待了他们,便大声道:“既然义军已经颇具规模,我们已经不是当初潜伏于暗处行事的明教教徒,各自都已经领了近千人的手下,大家行事还需有个规矩才行。” 韩咬儿赞同道:“义军多为百姓,行事杂乱无章,非常难以管辖,确实得想个办法。” 李喜喜说道:“我看我们明教的办法就不错,教主下面有舵主,舵主下面有堂主,堂主下面有香主,这样一层一层的分下去,最是方便管控。” 刘福通也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军中多为原本的教徒和新加入的百姓等,以我之见,便如从前一般,各行其事,也能便于管辖。”随即看向关铎等四人,“你们今日起便升做舵主,相当于我们义军的将官,各自统领麾下义军,对待下属务必赏罚分明,一个舵主下属最多有四名堂主,以此类推,由明教香火等级进行管理,百姓也好理解。” 这无异于将几支军队交给他们自由管辖,四人自然欣然应允。 刘福通见众人无异议,便继续下令道:“为防元兵来袭,我们需早做准备。李武和崔德前往颍州西北的舞阳和叶县,关铎和潘诚往西,到确山和真阳去,你们四人务必将四个县城控制下来,细心经营,待我传信与你们,便立刻由北方和东方两面夹击汝宁府城,将其一举攻破。韩咬儿则往北,到上蔡潜伏下来,隐藏身份,暗中拉拢百姓,若元兵来讨,便可与我呼应,对其首尾夹击;李喜喜与我则固守颍州,继续发展义军。推翻元室的重任就交付于各位之手,希望大家尽力而为!” 李武对刘福通向来忠心,待指派完毕,有些担忧颍州的情况,忍不住问道:“元帅,若我们将部下统统带走,颍州城便只剩下五千不到的守军,若元廷发兵来讨,您怎么办?” 刘福通笑了笑,安抚道:“放心吧,我自有打算。你们四人务必各行其事,无论颍州危及与否,皆不必回援。” 几人见刘福通胸有成竹,以为他必有妙计,便放下心来,各自领命而去。 四人走后,韩咬儿忧心道:“元帅,你将我们都分派了出去,虽说会一举扩张很多地盘,可李武的担心不无道理……” 刘福通微眯着眼睛,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颍州的安全,实不相瞒,我也在赌。” 韩咬儿疑惑道:“赌什么?” 刘福通站起身子,背负双手走了几步,一边解释道:“不过十日之间,来投百姓已达万余,等元兵来攻之日,我相信来投颍州的义军必不会少,我赌的……就是我们汉人推翻元室的决心!” 李喜喜也有些担心,苦笑道:“可大哥你不是说粮食快发完了吗?就算百姓来投,我们的粮食也不够继续发放给百姓了啊!” 刘福通展开双手,搂着二人肩膀,轻声道:“放心吧,不是还有在颍上的杜遵道么?若我身死,他又有何处可藏?剩下的难题就让他去解决好了。” 韩咬儿听罢对刘福通愈加钦佩,恭敬行了一礼后才告辞离去。 李喜喜重重地叹了口气,显然把性命交给仇视的杜遵道身上,让他心里非常不舒服。 刘福通半个月来日夜cao劳,此刻将众人送走,紧绷着的神经才松了一些,恍惚间眼睛一黑,险些栽倒在地,好在李喜喜急忙拖住了他。 李喜喜忍不住劝道:“大哥,你快去歇息吧,再这样下去身体就先累垮了。” 刘福通艰难的睁开双眼,张了张嘴,还未等出声,便彻底昏倒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