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埋谶语众人谋时机 (第2/2页)
刘福通与韩山童对视一笑,解释道:“待其开工之前,我们便安排教中兄弟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在其背后刻上‘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字样,待民工将石人挖出,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人心必然浮动,我们便可趁机起事!” 李喜喜大笑道:“刘大哥好计策!这样一来,既破了他们的招数,又为起事增添了缘由!” 坐在末位的还有一人,名叫罗文素,其为人正直,从来不参与刘杜之争,此刻听了刘福通的计策插话道:“副教主这一石二鸟的计策甚妙,只是我担心……” 韩山童对罗文素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人,帮刘福通解释道:“文素不必担心,脱脱等人既然已经想清楚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也会将水患治好,我们起事之后只要不去干涉水患区域,自然不会影响其帮助百姓治水。” 罗文素担心韩山童等人为了起事反而加重百姓负担,听了解释后松了口气,不再言语。 韩山童注意到罗文素脚上的草鞋都已露出脚趾,轻声道:“文素啊,等议完事到我家去,你嫂子上次多给我缝了一双布鞋,我暂时用不到,你拿回去穿。” 罗文素嘴笨,不知道如何谢人,便只能点了点头,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杜遵道见状粲然一笑,借机表忠心道:“教主待我等如同亲兄弟,我等敢不效死?” 韩山童没有在这个问题多说,看向刘福通道:“福通说的是个好计策,我稍后吩咐林儿亲自去办!” 盛文郁见刘福通和李喜喜神气了一番,心中妒忌,便建议道:“杜舵主不是还有条计策吗?” 李喜喜听着他阴柔的声音,不禁翻了个白眼。韩山童闻言,伸手示意了一下,“不知杜舵主针对变钞有何妙计?” 杜遵道清了清嗓子,平静道:“元廷敢如此雷厉风行的开始变钞,说明如今元室的财政状况已经入不敷出。可众所周知,自打元朝建立,蒙古和色目的一众贵族便成了最大的财主。如今伪钞遍地,元廷又张罗着通宝与纸钞并用,到时候物价必然上涨。” 李喜喜听得迷茫不已,忍不住插嘴道:“物价上涨与我们有何关系?” “李舵主听我说完,便可体会其中意思。” 李喜喜撇了撇嘴,手肘拄在椅子扶手上撑着下巴,心道,我到要听听你能说出什么花样?。 见其安静下来,杜遵道接着道:“以我对元廷的了解来看,脱脱就算再能干,自身也依旧是个蒙古贵族,他不会、也不能削弱蒙古贵族的权力来讨好汉人。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变钞’不管形式和方法正确与否,被蒙人视为牲畜一般的汉人百姓一定是受苦的那一方!” 众人听后才意识到变钞一事的复杂,罗文素也皱紧了眉头,急声问道:“物价越发变贵,百姓手中的钱财却不会增多,如此一来,不是更吃不饱肚子了?” 杜遵道邪魅一笑,“如果说副教主的计策是我们起事的由头,那这变钞一事就是他们亲手给自己挖的坟墓!” 盛文郁一拍大腿,睁大眼睛道:“所以说,如果我们现在立刻屯粮,待物价涨起来后,再将粮食贱卖给百姓,百姓怎能不追随我明教?杜舵主果然妙计啊!” 刘福通却皱紧了眉头,沉声道:“虽然是个好计策,但也是条毒计,若我们举全教之力购粮,势必加快物价的上涨,到时候元廷自然是无力回天,可也会让更多的百姓陷入饥荒啊!”说罢转头望向韩山童,“韩大哥,此计万万不可!” 罗文素没有说话,但从其凝重的表情中已经可以看出对此计也非常不满。 李喜喜直接站了起来,啐了一口道:“我呸!我还当你能想出来什么好计策,原来是要我们明教兄弟去做伤天害理的勾当,你居心何在?” 杜遵道被二人轮番指责,饶是其心智过人,脸色此时也阴暗下来,寒声道:“我可都是为了大家好,谁知道你们这样狼心狗肺!” 盛文郁附和道:“大傻个子,你若是能想到更好的计策你就说出来,在这装什么好人?” 李喜喜被指着鼻子,顿时勃然大怒,眼看就要爆发,只听“咣当”一声,韩山童将座下凳子重重摔倒在地。 “都给我住口!” 众人见韩山童发怒,都坐了下来,不敢再闹。 韩山童见场面稳住了,沉声道:“此事再议,福通和遵道留下来,其余人先出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