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乐毅传 第五十六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乐毅传 第五十六回 (第2/2页)

怕。

    有暗探来报他说:乐毅近期正忙于祭祀齐桓公、管仲二人。这二人乃是齐国上下最为尊崇的贤王、名相,一时间夸赞乐毅者甚众。

    有暗探来报他说:乐毅下令,齐国各处守将还是各就各职,不作更换。各处军士,有愿为燕国效劳者,粮饷按照先前待遇发放,不愿为燕国效劳者,加发饷银任其回乡,一时间夸赞乐毅者不绝于耳。

    又有暗探来报他说:乐毅已下令,所有投降的齐国城邑赋税减半,且将齐闵王时所定下的若干苛政一并废除,一时间夸赞乐毅者遍布齐国。

    田单守着即墨,燕军虽攻不进来,但他也攻不出去,对乐毅的“攻心之策”毫无办法,所以他万分着急,怕齐国民心尽数被燕人收去。

    想来想去,他寻思到一计。他将整日守卫在即墨城头的几万守军撤下许多,显出一副疏于防备的样子,引诱燕军前来攻城。只要燕军久攻不下,他便能反守为攻,一举击败包围即墨的燕军,冲出城去,晓谕各处齐国城邑纷纷改旗易帜,重新听命于齐王。

    率军围住即墨的燕国将领见了田单这一举动后,果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乐大将军那请示是否立即下令攻城。

    乐毅正驻军于莒、即墨二城之间。他听了这事后,连忙赶到即墨城下去看。一看,果真如此,于是他微笑道:“不必强攻,既然即墨守将支持不住了,你等速速派人前去劝降。”

    田单当然不肯降,任由城下的燕军将领把嘴皮子说破了,他才放出话来:“你等想要即墨,只管发兵来攻就是了。”

    乐毅听后,下令道:“众军听令!各处军士加紧提防,防备齐军突然杀出,切不可擅自攻城!违令者,斩!”

    燕军这时无人不服乐毅,见他有令,一齐断绝了强攻即墨的念头。

    田单见燕军齐刷刷地守在城外,就是不肯攻城,急了。恰好这时有军士来报说城中粮草、装备虽积备足了,但取火用的柴禾却无处砍得,越来越少,请田将军尽快拿个主意。

    田单急中生智,下令将城门大开,让城中樵夫去附近山上砍柴。樵夫出城时,他已在城内一左一右安排下两支伏兵,只要燕军趁势攻进来,就可一齐杀出。

    城外的乐毅见即墨城门打开,有数十人樵夫装扮,缓慢的出了城后向附近有山的地方走去,下令道:“若只有樵夫,尽管放他们过去,若有军士杀出,方可应战。”

    连续好几日,出城砍柴的樵夫都能安然无恙的回来,田单的计策再次失败——非但没能将燕军引进城来,反倒搞得自己军中人心浮动。有人就对田单提议道:“那燕军如此仁义,田将军……不如我等也降了吧。”

    田单听后大怒,严惩了这些胆敢说投降的人。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冥思苦想,最终想到了一招狠计:齐国的命运,全凭这一计了!

    ——反间计。

    燕国都城:蓟都。

    朝堂上,燕国臣子已闹得不可开交,分成了两派。一派说那乐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能攻下齐国七十二城,为何仅存的两座城池迟迟不能攻克?——这必然是乐毅压根就不想全灭齐国,而是想割地自立。

    一听这话,另一边许多燕臣也跳出来了,说乐毅忠心耿耿,怎会谋反?你等休要胡说!至于这两城为何攻克不下,其中自有缘故。

    这边又有人冷笑道:据我等查知,这段时间内乐毅压根就没想去攻城,而是四处广结齐国民心,又擅自减去齐国各地的赋税……这等所作所为,不是想自立又是什么?

    那边又有大臣要站出来说话时,坐于上首的燕昭王怒了。

    “即刻起,谁敢妄议说乐毅要自立者,一律斩首示众!”

    燕王此言一出,朝堂上刹那间鸦雀无声,那些之前刚说乐毅要自立的臣子们面面相窥,大多都不敢再吭声。过了片刻后,终于有人又上前说道:“大王,乐毅在齐国广收民心,不肯卖力攻城,这事千真万确,不可不防啊!”

    燕王冷冷看他一眼,下令侍卫道:“将此人拖出午门,立即斩了!”

    那臣子一听说燕王真的要杀自己,惊得魂飞魄散,连忙四处观望寻人相助。这时,与他平日交情甚好的数位大臣连忙上前帮他劝道:“大王,乐毅确实反心已现,趁其眼下在齐国扎根未稳,及时收缴他兵权还来得及。若不然,淖齿之祸便要降临到我大燕国头上了!”

    燕王听后拍案而起道:“淖齿何等人也?无才无德且又性格贪婪,如何可与上将军相提并论?寡人与乐将军二人肝胆相照,情同兄弟,此中的情谊又岂是那齐国昏君与淖齿二人能比?”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又道:“本王号令在前,你等非要违抗才肯甘心,那就怪不得寡人了……来人,将这些佞臣一个不留,全部杀尽。”

    见燕王如此大怒,一时无人再敢说乐毅不是。燕王处置完那几人后,当众召来使者,手书一封交给他,吩咐道:“立即带书信去见乐将军,告知他:即日起,寡人正式拜他为齐王。”

    使者领命去了,径直将该书信送到了乐毅手中。乐毅听说是燕王亲笔书信,连忙恭敬接过来看,上面写道:若非爱卿才智高远,寡人的亡国之仇,杀父之恨怎能报得?上将军对寡人之恩,不可谓不重。眼下,齐国虽被讨平,但人心未附,且有莒、即墨二城尚自顽抗。爱卿可立即就任齐王,追剿残敌,安抚百姓,寡人之燕国愿与爱卿之齐国永结盟好……

    乐毅看到这里时,汗如雨下,连忙放下书信朝北拜道:“蒙大王如此信任,末将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但称王一事,乐毅万万不敢受!”尔后,他又对那使者说道:“请回报大王,在下早晚为他收得齐国全境。只是此事不宜cao之过急,容末将徐徐图之。”

    使者走后,剧辛等人好心提醒乐毅道:“上将军,大王这番举动,定是有人在国内进谗言了。您何不寻思个计策尽快拿下这二城,这样也好堵他人之口。”

    乐毅凛然道:“非我不愿得此二城。只是齐国易下,民心难得,若是攻之过急,杀戮过重,只怕会将好不容易得来的人心失尽。到那时,齐国百万民众群情汹涌,只凭我等十万燕军,如何弹压得住?”剧辛等人听后,方才叹服。

    而燕昭王之所以不怕乐毅学那淖齿,是因为他不仅有“用人不疑”的肚量,还有“疑人不用”的眼光——他素知乐毅忠心,因而放心专任。尔后又听使者回报,说乐毅想要“徐徐图之”,燕王随即下令:任由其“徐徐图齐国”,燕国一干大臣不可再妄议这事,再有违令者,之前那几人便是前车之鉴。

    因乐毅有了燕王这块坚强的后盾,田单的“反间计”不幸再次失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