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荣耀_第五章 秦桧的手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秦桧的手段 (第1/2页)

    李纲不曾弹劾过别人,但数次被人弹劾,特别是前段时间曾被张浚弹劾,弄的很不自在,因此他和王晨一样,对现在的台谏官制度非常不满意.

    台谏制度必须要改变,但怎么改是非常讲究的.

    进谏之言,是不可能堵塞掉,而是依然要让官员有劝谏的想法,但要避免一些人借机公报私仇.

    因此台谏制度改变并不是很大,只加了几点要求,在台谏官上表弹劾朝中大臣的时候,一定要列出非常详细的理由,而且在查明弹劾事由是子虚乌有的时候,上表弹劾的人,是要受到处罚的.

    处罚严重程度,视弹劾时候言语激烈程度及事件的轻重而定.

    但被弹劾官员不得借机报复,出于个人利益而泄私恨的官员,只能交由御史台官员处置.

    其实,如何改革台谏制度,是件很难办的事,其中的度很难掌握.但有一点是王晨和李纲都想做到的,那就是一定会改变目前朝堂上官员们动不动就上表弹劾别人的情况继续出现.

    台谏制度,必须要让它处于非常严肃的状态,不能成为某些官员打击同僚,排除异己的工具.

    上表弹劾的大臣,必须要让他们负一戌险,让他们在做出弹劾同僚决定的时候,能有所顾忌.要是查明他们只是为了公报私仇,那就要受到处罚.

    而就在台谏制度进行改革之际,又有人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上表弹劾力主改变台谏制度的李纲.

    "李纲虽然才学出众,深得人望,但自其拜相以来,刚愎自用.把持朝政,杜绝言路,事无大小,必须随自己的意愿行事.其所行招军,买马,劝民出财三事.sao扰四方,对百姓横征暴敛.酷虐黎民,扶植党羽,"这是上表弹劾李纲折子中所列举的李纲的罪状.

    上表弹劾李纲的是一个叫程瑀的御史台官员,谁也不知道他为何在这个时候上表弹劾李纲.

    程瑀年少时候进入开封太学读书.成绩优异,后参加进士考试,金榜题名.历官校书郎,兵部员外郎.金兵南侵时候,朝廷物色使者人选,程瑀毛遂自荐,请求当此重任.尚未成行,赵佶退位.赵桓即位,和谈暂缓.随后朝廷商议割让北方三镇给金国,派遣程瑀前往河东,秦桧前往河中.进行交割.程瑀在接受朝廷使命的时候上奏说:"臣愿奉为使者与金人交涉,不愿前往商议割地事宜."但朝廷不允许,程瑀迫不得已,去往中山府,与诸将一道守城抗金,坚决不言割地事.

    回朝,程瑀因此被除官职.程瑀曾上表朝廷,指斥当下时政最大的弊病就是苟且之习和结党营私之风,放言要是不改变这些,大宋就不要想有实力与金人对抗.在靖康之难发生的之前,程瑀曾上表朝廷,要任用以李纲为由的主战派,坚决不与金人和谈,一力抗金.

    但谁也没想到,现在却是程瑀上表弹劾李纲,而且罗列的罪名都不小,一时间朝堂为之震惊.

    王晨自然也很是惊讶,他很想不明白,为何这个时候,还有程瑀这样忠贞耿直的官员上表弹劾当朝宰相不过王晨很快就弄明白了,这是秦桧在使的手段.

    程瑀与秦桧关系挺好,据王晨的近期打探,这个仕途并不顺利的官员,这段时间与秦桧的关系挺好,或许程瑀的上表就是秦桧指使的.

    随后又有两个人上表弹劾李纲,罗列的罪名也是相似,而王晨在派人细查后发现,这些事与秦桧都有些关系.王晨不解,寻了个时间去问秦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秦桧似知道王晨的来意一样,在王晨来到他的府中,一道进了书房后,马上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涪王殿下,前段时间,李相公甚是不满朝廷给予你的待遇,不满你也位列宰相职位,卑职和一些大臣看不下去,很不满意李相公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做法,因此在努力搜集证据,准备连续上表弹劾.那些同僚弹劾之事,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这段时间李相公确实做的有点过分."

    听秦桧这样,王晨一阵无语.这个原来历史上著名的大jianian臣,竟然会这般意气用事,唆使一些相交挺好的人,上表弹劾李纲,为他这个曾被李纲嫉妒的人出口气.

    当下苦笑道:"秦相公,你也知道,如今朝堂上的情况很复杂,各项改革事项正在进行中,李相公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