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2章,小卒 (第2/2页)
,不能容人;史书记载,234年秋,六出祁山北伐失败,带军撤离,回到成都后,争权失败,郁郁而活,失意自杀。 片刻之后,已至大帐前面,杨仪朝持戈守卫兵卒点了点头,说明包包是丞相要找的人,进帐而去,留下包包在帐外等候。 进入大帐,朝丞相躬身行礼,想了想说道:“启禀丞相,仪已将包包带至帐外,但其人甚为可疑。” 诸葛亮正在案后处理公务,闻言解释道:“他昨夜已来亮之军帐,全名叫包子美。来历亮已知晓,其预言军情,已一一兑现,亮已深信矣。” 随后请杨仪坐于其旁,把昨夜如何与子美会唔的情况,及后来对城中的一些具体筹画也告诉了杨仪。 杨仪恍然大悟,先前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不由说道:“原来鹅毛、羊毛这些物品可以这样用,此子不凡。” 诸葛亮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个老卒,本名叫‘包包’,前日接到乡中亶夫来信告知,月前乡中遭遇瘟疫,家里人染病而亡,当即昏迷不醒,昨夜醒了,却是包子美复生而来……” 丞相在侃侃而谈,杨仪却是走神了。 杨仪看着手拿羽毛扇,不时摇一摇的丞相,觉得今天哪里不一样? 对,发现今天丞相特别精神。这柄雪白的鹅毛扇,在丞相手上,显得十分相配,连这谈话气氛也显得亲切。 回想起来,自白帝城先帝去了,丞相再也没拿过扇子。那一段时间,丞相郁郁寡欢,自怜自责,说是没有尽到责任。 丞相苦啊!可是先帝执拗伐吴报仇,最后败亡,丞相劝过,尽了力的。 杨仪又想到这次北伐,前期发展良好,可是,风云突变,街亭忽然失守,全军只能撤回汉中。马谡自知按律当斩,为报丞相知遇之恩,骑马一头撞在树上,自杀了。马谡马树,死于树下,也算名符其实,又免了丞相尴尬难做。 丞相听闻此事后叹息:“何至如此,是亮考虑不周,是亮识人不明。” 刚想到此处,忽听丞相呼唤:“威公,去请那包包,不,子美进来叙话。” 杨仪怔了一怔,走神的心思随即清醒,不由面上微红,赶紧起身应道:“唯。” 杨仪拉了拉衣衫,起身几步,朝门边亲卫点了点头,打个招呼,又上前挑开帐布,走出帐外,朝包包指了指,对身边卫士说道:“请那老卒进来。” 见到子美疾步走来,杨仪左手拉起帐布,右手虚引向内,注视着这个外表极为普通的老卒,心中念头一动,不由唱道: “仪,请先生入帐。” 子美见到杨仪前倨后恭,心中明白,刚才应该被丞相洗过脑了。 杨仪作为丞相亲信,非常敬重丞相。虽然自命清高,但是对有本事有能力的人还是尊重的,要不然不会作出“揭帘大将”这种自降身份的事来。。 孺子可教也,他心中可以这么想,却不可表露出来,跟有些事可做,但不可说一样,谦虚的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 身随念转,他赶紧上前,一把拉住杨仪,摇头说道:“杨公,折杀小卒了,不敢称先生。” 杨仪昂然道:“怎么就当不得?!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又云,达者为师,仪,真心佩服先生。” 子美知道杨仪气量小,有点钻牛角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在这个三国异界,多个朋友多条路,眼睛一转,有了,遂道:“杨公,不如称呼公之表字威公,如何?” 杨仪拱手道:“刚才,仪呼‘包子’是戏言,轻狂了。”又说道: “那仪呼你名,子美。” 子美抱拳:“好,威公。” “哈哈哈”。 “哈哈哈”。 “请。” “请。” 两人相视一笑,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相继礼让入帐。 诸葛亮为示郑重,这时站在书案之前;他早被二人惺惺相惜的动静惊动,摇着羽毛扇,望着前来的两人,笑着道: “来来来,两位俊才,即已相识,亮就不介绍了,都来坐。” 杨仪听到“俊才”两字,身体微颤,心中激动,丞相多久没夸过人了,赶紧躬身答道: “仪,何德何能,蒙丞相夸赞,受之有愧。” 子美免疫,一点也不激动,二见丞相了,该激动的昨天也激动过了;不过这小子别看有着一副苍老的身体,却有着一颗七巧玲珑心,真是“语不惊人不穿越”。 …… 后世《帝本纪三国神仙异事篇》记载,仪轻帝,后忽恭,帝访亮,惊世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