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韶之夜_第十八章 地底甬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地底甬道 (第1/2页)

    这桃子大得惊人,简直像只小香瓜一样,郑南把桃捧起来,检查一下发现还没烂,就用小刀削掉皮,切开给大家分着吃了。

    叶浪发现这一层中间有个光滑的洞口,黑乎乎的深不见底,示意大家过来,郑南望着洞口下方,嘬着手指上的桃汁,一边笑道:“这里一定有能出去的通道,这桃子比上面铜鼓的耳口大,不可能是母猴子塞进来的,只能是那个公猴子阿白自己摘的,我们有救了。”

    大家弓着腰爬到洞口边缘,发现电筒的灯光照不见底,只见洞壁两边搭了攀爬的架子,和他们刚才用弓箭做的一模一样,显见是有人爬过这里,众人喜形于色,相视而笑,颇有英雄相惜之感。

    韶仪想起这柱子就20多米高,洞可能比这个还要深一点,就用手势做了个鸡尾酒杯的漏斗形状,示意大家正在这个杯柱的顶端连着杯底的地方。

    郑南刚才在洞顶处砸铜板的时候,手上虎口震裂了,掌心全是血,此时又想要下去探路,被韶仪拉住了,指了指张璟让他留在上面,自己套好绳子先下去探路,和大家约好用灯光做信号。

    叶浪帮韶仪检查好绳扣,一截一截地放绳子下去,韶仪把电筒挂在腰上,望着深不见底的黑雾,感觉像是置身在一个大黑烟囱里,心里一阵胆寒,咬牙伸腿下去试了试梯子,感觉架子还可以受力,就让叶浪把鱼叉递给他,抓在手里慢慢地爬下去。

    李教授问张璟感觉怎么样,他也想到她在水底时被咕嘟客抓伤了。张璟笑一笑说没事,只是有点头晕,可能被铜鼓给震的,刚才吃了桃子好了一点。

    过了一刻钟,下方传来了灯光,闪了三下,是约定安全的信号,大家也顺着绳子陆陆续续地下去。

    韶仪在下面接应,众人看到洞底果然有路,下面布满灰白色的锋利石头,中间有条仅容一人的小道。等众人下来,韶仪收起绳子,量了上下的距离,这里还在石柱下面大约六七米深的地方,那只叫阿豆的猴子既然能生存,下面空气没有问题。

    大家不敢怠慢,喘了口气就沿着小道前进,那些石头缝隙里有一簇一簇褐色晶状体,叶浪伸手半天没有够到,就骂道:“这些山楂糕看得我都饿了。”

    李教授笑道:“这是电气石,吃不得的。好像有人在这里开采过这东西,有些特殊的电气石是有宝石价值的。”

    沿着小道走了一段之后,两旁明显出现了更多人工斧凿的痕迹,露出更多晶体被采之后留下的荒石堆,还有一段非常陡峭的下坡路,下面接着一条又长又窄的圆形甬道,众人只能趴着匍匐前进,隔一段距离,洞顶就出现一个胳膊深的圆窝。

    李教授很怕这种黑暗的幽闭空间,就开始不自觉地说话讲解,给自己心理减压。他说这里挖掘时可能容易渗水,古代没有潜水设备,工人在水下作业遇到大水灌顶极其危险,靠这种凹进去的小洞里保存的空气,被堵在里面的人一格一格地换气游出去,这些小洞就像设在高层建筑作消防用的安全屋一样。

    众人怕被尖石割到脸,埋着头爬了个把小时,也没心思听他的观光说明,最后终于到了大一点的空间,叶浪喘着大气说不能再爬了,再往前还不知什么样,不如先休息,“什么咕嘟客来了就把我咕嘟了吧,我要睡觉了。”说着就地四仰八叉地躺下来。

    经过这一阵折腾,大家都很狼狈,身上脸上都是泥,膝盖也磨破了,衣服破破烂烂得像一群唱戏的叫花子,郑南扶着张璟倚着洞壁,把猴皮垫在身下给她休息,她也没力气反对了。

    韶仪跟着卧在地下,感觉脑壳困得生疼,卧在地上辗转很久还是不能入睡,心里告诉自己不能着急,就盘腿坐起来深呼吸。他看到李教授也还没有睡,拿着块尖石头在地上划拉着图案,韶仪凑过去看到他画的是九丝洞的形状。

    “您说这个九丝山洞,还有猴子咕嘟客什么的,会不会全是幻觉?说不定我们一会醒过来,发现还在老王的船上呢。”韶仪一直对上次见到顾秉三之后,山峰变湖泊的经历没有释怀,感觉越是很大的东西往往越是显得荒谬,以至于产生强烈的不真实感。

    “人的幻想都是用自己接触过的,记忆中的信息拼凑出来的,没有凭空发明创造的幻想。这一路上的稀奇的事你在哪里见过吗?”李教授苦笑道。

    “哈哈哈也对,别的不说,刚才那个老鼠洞顶的换气洞,这么聪明简单的办法,打死我也幻想不出来。只是这事想想也太诡异了,张献忠召唤神兽导致丧尸屠城,历史上一点记录都没留下,只剩下一位僰人与丧尸同归于尽……那些目击者连一个生还的也没有吗?不是全被清军屠灭了吧?这也太……跟美国科幻大片似的。”

    “你要是清朝那些带兵入关的大将,遇到这种事怎么报告给皇上?难道还等小玄子教你怎么杀人灭口吗?鳌少保要是像你这样,这点脑子也没有还怎么混到满清第一勇士?”叶浪原来还没睡着,两眼看着洞壁上方说道。

    韶仪一想果是如此,丧尸再狠也比不上这些宫廷心计,只是嘴上依然说道:“你有文化没有,那是顺治年间,还小玄子,还有韦小宝呢。”

    李教授不理他们斗嘴,脸上犹豫了一下,最后像强迫自己一样,一字一句硬生生地说道:“我见过阿木旦提到的那枚金印,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韶仪听不出这句话的重量,见他郑重其事的讲出来,就奇怪地看着李教授,等他的下文,谁知他半晌没有说话。

    “这些事情并非没有记录,而是记录太多了。比如掩旗息鼓的成语,最早就是明史里用来形容张献忠的,笑话他们这一支流寇吃败仗非常滑稽,卷起军旗,停擂战鼓开始逃跑。你想,打败仗丢盔弃甲本是常事,这有什么值得记录的?想不到这成语并非寓意,而是实指,看到咕嘟客就不敢发出声响。”

    “那种兵荒马乱时候,别人见到农民军部队对旗鼓这么敏感,谁能想到是因为怕鼓声引来怪物?即使是亲眼目睹,也只是觉得狼狈好笑,如果之后再看到战场上遗留那么多残肢人体,就以讹传讹说他的部队大规模吃人rou了。”

    韶仪想起那个日本人小川,他爷爷父亲死前就是变成这些行尸走rou一样,嘴里重复的那句的咒语guduke,应该就是僰人记录提到的“咕嘟客”。但是岩画上的僰族人靠捕捉“僰僮”,贩卖给中原政权才得以繁荣昌盛,千百年来生生不息。

    “还有个问题是——谁又会买这些无知无觉的咕嘟客做仆人,还要冒着变丧尸的风险?这东西晚上看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