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4章 (第2/2页)
心的对象,甚至对宫里的赐婚,因为两家迟迟没有动静,更没有请媒人。 众人的认可度都不高。 有那胆子大的,还拉着阿耶,说要给他说媒。 ——*——*—— 初二,大姐张昑和大姐夫崔阳带着儿子阿摔来拜年,上午到和惠坊张府,下午去了瑶光寺,当晚,张曦被阿耶留在和惠坊。 到了次日,跟着阿耶进了一趟宫。 杨昭训只有除夕那晚回了杨府住一晚,正旦那日清晨,就回到了宫里。 “今日不留下来?” 杨太后看了眼不远处凑在一起说话的杨昭训和张曦俩人,她如今算是发现,只要她不对张曦表现出偏爱,小侄女便不会闹腾。 “不留了,” 跪坐在下首的张婴刚一说完,就瞧见杨太后拉下了脸,只得解释道:“下午我得去长秋寺拜见竺法师,晚上我答应带阿眸去鸿池那边看灯会,听彭城王说,今年还准备了火焰,我想着小孩子会喜欢,就打算带阿眸过去看看。” “鸿池在城外,你这回倒不怕冻着清妃了。”杨太后呵呵了两声。 “阿眸想去。”张婴只说这一句,便没有再多说。 杨太后觉得气闷,却又有气无处使。 “我昨日看了黄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个好日子,到时候,我会派托冰人上杨府提亲,把七郎和临平的婚事,先订下来,但婚期订在腊月里,腊月十二的日子也不错。” 杨太后听了这话,睁圆了眼,不敢相信地望着张婴。 她还以为,哪怕用水磨的功夫,她都还有的磨,刚才她就想提,又担心吵起来,正月里,她实在不想和他为了这事起争吵。 要是正月里有争吵,代表这一年都不会顺利。 别的事上,她从来不信,但唯独在这件事上,或是张婴身上,她宁可信其有。 没想到,她一翻欲言又止,还未开口,竟然直接给了她这么一个大饼,大约喜悦来得太突然了,杨太后半晌没有说话。 脸上带着笑,那丝气恼,早已飞跑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真傻了?” “才没有呢,只是太高兴了。”杨太后笑颜大开,明艳夺目,抬头望着不远处玩闹的张曦和杨昭训,突然有些懊恼,怎么没让杨中侍把这两个孩子带进东暖阁。 杨太后保证道:“杨府那边,五郎你放心,我叮嘱好的。”说完,喜不自禁,朝着杨中侍使了个眼色。 杨中侍点头,朝着张曦和杨昭训走去。 两个孩子一离开,杨太后几乎整人就往张婴怀里扑,“这算不算是你今年送给我的拜年礼?” “你说呢?” “我说是。”杨太后仰头笑道,“我不管,反正我当是了,问你要了几年,这回你终于给了,我心里高兴。” “行了,你以为你是阿眸或是新平,高兴成这样,跟个孩子似的。”张婴扶着杨太后坐正。 “我当然高兴。”杨太后突然亲了一下张婴的嘴,“五郎,这于我是件大礼。” 张婴怔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杨太后话里的意思,伸手摸了摸杨太后的鬓角,明艳绝丽,热情如火,一如当年,骨子里却更添了成熟与风韵。 他之前隐隐有猜到,而如今却得到了证实。 “珍娘,你是你,新平是新平,从前的事让它过去,我们都得往前看。” “听你的。”杨太后伸手抱住张婴的脖子,趴在他肩头,“五郎,只要新平顺利嫁入张府,我再不求其他,除了这件事,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这件事,成了她的执念。 年少时痴望,影响了她的一生。 若没有眼前人,就没有现在的杨珍。 ——*——*—— 换得一人欢喜,一人喜欢,这是他一早就权衡过的。 只是杨太后的欢喜,也太过巨大,巨大得令张婴都觉得有些诧异,更让他觉得值的。 至于一人喜欢,张婴觉得,对于他的决定,长子应该会喜欢。 阿华那边,他只能想着从其它地方补偿。 若是华家活着的人能赦免回来,也许她能高兴。 张婴如此想。 “今天心情很好?”竺法师笃定的语气响起,张婴才回过神来,未置可否。 又听竺法师说道:“许久没见到你笑得这样轻松了,碰到什么喜事,还是解决了什么难题?” “都有。”张婴落下一白子,“不过还得请竺法师帮忙?” 竺法师看了眼张婴没有开口问,能求到他这儿来的,肯定没什么好事。 “我想请法师替小儿算一下姻缘。” “不行,贫僧不干这个。” “法师,你德高望重,侄儿想借你金口一用,况且,七郎好歹也是你孙辈,你也不忍心他一直这么婚姻不顺遂,是不是?” “我阿耶要是泉下有知,也该着急了。” “混账。”竺法师朝着张婴吹胡子瞪眼睛,没料到,他这么无赖把仙逝的父亲都搬了出来,待要不答应,又想起好友就眼前这么一个儿子。 张家数代单传,他是知道的。 尤其是好友,以及眼前的张婴,别说兄弟,连姐妹都没有,所以,七郎还算好,至少有一个jiejie和一个meimei。 “卜算之事,贫僧帮不了你。”竺法师拒绝得很干脆,但到底不忍心,于是又道:“不过,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 张婴一听有戏,便来了精神。 “三清观的观主元守子,贫僧可以把他推荐给你,具体要怎么卜算,你可以和他商量,他喜欢钱财,只要钱财给足了,他什么都愿意说。” “那他的话还有人信?”张婴很是怀疑。 “十回里只要有一两回准的,就会有人替他传扬,而且他所得钱财都用来建造三清观,说是为了供奉道祖,如今城外三清观的道场,已经越来越壮观了。” “每日去那求神问卦的人很多。” “那要准备多少钱?” 竺法师下了一子,然后竖了一根手指头。 “一千贯?” 竺法师摇头,“十万贯。” “他怎么不去抢呀。”张婴笑岔了,他虽不在乎这点钱财,但也知道如今的物价,十万贯钱,他一年的俸禄,钱粮帛加起来,都没有这个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