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兄姐婚嫁 (第1/4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收藏本站 铜驼街的国舅府邸,因着府里的丧事,广亮大门口挂着白纱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杨字,没了往日丝竹管弦、歌舞宴开的热闹喧嚣,整座府邸显得冷清寂寥。 内院隐隐传来悲悲戚戚、哀痛欲绝的哭泣声。 偶尔一声声号啕大哭,惊得树上的鸟雀都不敢落巢。 “国舅还是劝一劝夫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位王姓幕僚对国舅杨盛建言道。 只是杨盛一听这话,却是大怒,“怎么了,我儿子没了,那些凶手没有受到惩处,我们在自己府上,吼两嗓子都不行?” “我已经拦着夫人,没让她去张府门前哭,也已经交待家仆,不再和张府的人起冲突,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像二娘说的,那就是个偏心眼,简直偏到心窝里去了。” “国舅慎言。” “郎主须妨祸从口出。”不独王幕僚,另一位廖先生,也同样开了口。 瞧着杨盛不以为然,廖先生只得问道:“郎主自问,与张尚书相比,如何?” 见杨盛那目光,如同看白痴一样看着他,结果不言而喻,廖先生又问道:“那郎主觉得,在宫里娘娘心中,自己与张尚书谁的份量大?” 这一回,杨盛直接沉默不言,一张脸却阴沉得厉害。 廖先生算是看出来,这杨盛虽以草包闻名,但至少在这事上,心里还是有数,于是举手苦劝道:“郎主,有一桩却是张尚书无法和您相比的,那就娘娘姓杨,娘娘与郎主是亲兄妹,这份血缘是斩不断的。” “杨家今日之荣华,得托于娘娘与圣上,只要娘娘与圣上在一日,杨家这份尊荣,将一直存在,老身说句不中听的话,一旦杨家失去娘娘与圣上的庇护,杨家今日之繁华,将如同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 “郎主要是一意与娘娘疏远,只会令亲都痛,而仇者快。” 杨盛听着廖先生这一茬一茬的话,听得云里雾里,“老廖,你到底想说什么,就给我直说,别绕圈子。” “请郎主明日进宫,给娘娘请安……” “我不去。”杨盛几乎想也没多想,就粗暴地打断。 廖先生一听,就知道他刚才的话白说,于是提醒道:“郎主,张尚书今日进宫了。” “他进他的,关我什么事。”杨国舅怒气冲冲道。 “张尚书这一进宫,或许张昕张宪那两小子,就无罪释放了。” “她不会。”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郎主连娘娘的面都没见,怎么就知道不会,他亲自求娘娘,娘娘未必不会同意,张尚书可只有张昕一个儿子。” 杨盛反驳不了这话,登时气短。 他对宫里大meimei,太过了解了,老廖的话几乎能让他认同,大meimei如果真能听他的,当日,他就不会气急败坏地出宫。 廖先生瞧着杨盛认同了他这话,于是又道:“娘娘若是寻常妇人,夫死了,自能再嫁,但而今娘娘身为圣上之母,就注定无法再嫁,那么,真正与娘娘亲近的,除了圣上,就是国舅府众人。” “兄妹没有隔夜仇,只要郎主进一趟宫,娘娘不但会尽弃前嫌,还会因为二郎的死,无法严惩凶手,而心怀愧疚,想法子弥补郎主。” 廖先生见着杨盛已经心生意动,于是又道:“二郎已然逝去,但夫人还在,二娘子还在,郎主可以给夫人请封诰命,可以把二娘子调回洛京,这些郎主平时想做却做不到,都可以向娘娘提。” “娘娘会同意?”杨盛深表怀疑。 廖先生见已经说动了杨国舅,遂捋着自己的山羊须,神态自若道:“娘娘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万一同意了,可就是皆大欢喜,所以郎主一定要提。” “况且,二娘子回京,也可劝劝夫人。” 杨盛想着近两年来,二娘昭华的变化,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瞄了眼廖先生,“要是成了,我赏你一座大宅子。” 没有诰命,一直是夫人的心病,而二娘独身远去庆阳,也快要成了夫人的心病。 或许他办成了这两件事,夫人就不会再沉浸在失子之痛中无以自拔。 ——*——*—— 张曦的愿望,很快就达成了。 在大姐张昑出嫁前夕,阿耶出掌尚书令、录尚书事、兼任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府里可设掾属、文学、祭酒、记室若干人等。 同时,大兄张昕和八郎张宪也平安回了洛京。 唯一不好的消息,大约是庆阳县主、杨家二娘杨昭华以侍母疾为由,调回了洛京,这一回来,几乎可以肯定就不会离开了。 大姐的婚事,阿娘依旧没有回府,但府里的一切,阿娘都过问了一遍。 婚礼遵循古礼,依汉制,不举乐,不设宴,家中燃烛三日,以寄哀思。 张曦瞧着大姐一身深衣礼服登车而去的背影,眼泪哗啦一下就流了下来,旁边的九婶把她抱入怀里,“阿眸,不哭了,阿明常在京中,以后也能常常见到的。” 张昕和张宪,还有十来个族兄,跟着一道去送亲,追随婚车而去。 因她年纪小,需要人照顾,所有没有去送嫁。 从和惠坊,到东城的承福坊。 日落黄昏后,娶亲队伍的灯烛,浩浩荡荡,照亮了洛河两岸,连天上,十六的满月,都衬得失去了光辉,最前面的仪仗队,已经抵达承福坊。 和惠坊这头,还有二十余台嫁妆没有出门。 送嫁陪嫁的人走后,惟余满府烛光照耀。 当晚,张曦被送入瑶光寺,送到阿娘身边,阿娘的尼院,同样三日烛火不熄。 大姐嫁入崔家,虽然同在洛京,相隔较近,但在庙见之前,大姐不能回家,而崔家的祖居与家庙在清河,所以新妇的庙见之礼,需要回清河完成。 根据礼制,新妇入门三月行庙礼,预示着新妇得到祖先认可,得到夫家认可,可参与祭祀,百年之后,可入夫家祖茔。 这意味着,张曦将至少有三个月见不到大姐。 “……阿娘,求您和阿耶说一声,让我去凉州好不好,我不想待在洛京。” “行,我会找个机会和你阿耶提。” “那什么时候?” “年后。”华令仪说完,堵住了儿子想提前的要求,“你阿姐只有你一个阿弟,她回娘家住对月,需要你去接,而她完成庙见之礼,也要三个月以后,所以不能再提前。” “你要是不留下来去接你阿姐,小心你阿耶捶你。” “好好,”张昕忙举手答应,“那可说好,您到时候一定要帮我说项。” “可以。”华令仪答应道,自从上回茶楼事件后,她也不想儿子再待在洛京。 张曦还没有从大姐出嫁的不舍中缓过劲来,就听到阿娘和大兄在廊下商量好,年后大兄要离开洛京,前往凉州的计划。 她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