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72章 黑心的粮商 (第1/2页)
这一天,宋君偃穿上一袭常服,在两个仆役打扮的宿卫的陪同之下,走进曲阳的一家人头攒动的粮店里。 这一路上,原本繁华的街道萧条了许多,街上的行人都是面黄肌瘦,看上去营养不良的样子,走路都好似飘了一样,弱不风的样子,好似风一吹就能将他们吹倒了。 而粮店则是闹了很多。 闹非凡 子偃缓步走进了粮店,进入粮店可真不容易,还是他与两个宿卫靠着自己魁梧而有力的子挤进来的。像那些材比较单薄,又饿得两眼昏花没什么力气的平民百姓,只能乖乖地在后面挤着,进都进不去 “哎,排队排队一个个来” “不要着急每个人都能买到粮食的” 这是粮店的掌柜和他的杂役们在柜台那里往外叫嚷的声音。 这人可真够多的,偌大的粮店都快挤不下了。 粮店的柜台很大,呈现一个圆弧状,在柜台里面是十几个杂役在那里打米,将米粟一瓢又一瓢地装进了顾客自带的袋子里,称重之后,便递给已经交了钱的顾客。 这里的生意可真是火爆 还有十几个杂役来来回回地从后门那里扛来一袋又一袋的米粟、稻米,直接倒进了大缸里面,将快要见底的大缸都盛满了米粟谷物。 交了钱,就能得到足够的口粮。 宋君偃眼尖,从人群里就看见了柜台里面那足足有七八个大缸的米粟这些米粟很快就见底了,不过很快就有杂役扛着一袋米,将大缸盛满米粟。 宋君偃走到了排队交钱的柜台那里,询问那里的记账小厮。 “这米怎么买” 小厮神色倨傲地竖起道“十枚刀币一石这可是上好的米粟” 闻言,宋君偃脸色一沉,说道“十枚刀币才一石这不是趁火打劫吗我记得寻常的时候,一石米粟也不过五十文铜钱,你这可不止涨价二十倍了嘛” 一枚刀币姑且算作后世的一百块钱,一文铜钱是一块钱,这么算的话,十枚刀币就是一千块钱,五十文铜钱是五十块钱,一千除以五十等于二十,也就是说,这家粮店的粮价已经上升整整二十倍了 二十倍啊这绝对是暴利牟取暴利 这家粮店真是有够黑心的。 而那个记账的小厮亦是嗤笑了一声,说道“我们这也不算很贵的。公子,你出去打听打听,现在新野和曲阳等地的粮价,哪一个不是飙升得厉害我们这家粮店还卖一石十枚刀币,别家的都至少多了一枚刀币到几十文铜钱不等” “还是有价无市的那一种啊公子,现在灾区这边到处都缺粮,饿孚遍地,你不买自然有人舍得买。这每天太阳还没下山呢,我们粮店里的米粟就都抢售一空了公子我奉劝你今天还是多买一点吧,明儿个,这粮价可要继续飙升了” 宋君偃听到这话,真是气得不行,黑心到这种程度他也是醉了。 常言道,无商不,无不商。 古人诚不欺我 商贾们囤货居奇,这个本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能牟取足够的利润。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现在商贾们趁着这灾荒的时候,囤积粮食卖出高价,哄抬物价,实在是太可恨了 整整百分之两千的利润啊 宋君偃黑着脸离开了交钱的柜台,又往那七八个盛满米粟的大缸看过去。 他的心里很纳闷,这淮南郡的道路险阻,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就连他派遣无数的马车、驴车、牛车,押送的许多粮秣到了新野城,连十几万的灾民都养不活,饿孚遍地,那么这些商贾是用什么法子拉着这么多的粮食的呢 商贾在乎利润,虽然宋国在之前的李敖变法当中,提出了一些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并没有打击宋国历来的重商的市侩之风,宋国有很多成功的大商人。 但是,他们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的粮食这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这些商贾,尤其是粮商,他们是哪里打仗需要粮食就运往哪里,哪里发生灾祸需要赈灾的粮食就运往哪里,不在乎国界,他们也不差那一点过路费 商贾的存在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商人的劳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