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三章 郑森  (第1/1页)
    李起制定九年制义务教育,这自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李起,堵胤锡,顾炎武三人的强力推动下,很快,这个政策便是宣告于天下,百姓沸腾。    以李起现在的名声,再加上朝廷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老百姓对朝廷的印象都已是大为改观。    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老百姓开始都是不相信的。    但是一想到当今皇上是李起,现在的朝廷又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又是将信将疑,心里的潜意识都希望这是真的。    不得不说,惊喜来的太突然,有时候都感觉不是真的,像是在骗人,生怕自己上当,被人卖了还在给人数钱。    然而如此大的好事,试问谁又愿意错过?    所以家里有适龄孩童的,他们便是去当地村长里长家里打听。    而这时候他们自然也是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人人都是欢呼雀跃,尽管现在官办学堂连影子都没有,还在筹备当中。    可是人人都相信,只要李起想办成,那一定办得成。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到处都是向京城方向跪拜的百姓,他们已经不知用什么办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千言万语只能化作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那就是跪拜。    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那就是皇上万岁。    因为这件事情,李起自然是声望更浓,老百姓对他自然也是更加拥护,这些自是不必多说。    而这一切也被一行人看在眼里。    只见这一行人大概三四十人,人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而为首的那人剑眉心目,目光炯炯,显然也是非凡。    此行他们的目的地是京城,他们是去求见李起的。    为首的那人见老百姓对李起都是拥护无比,不由得也是在心中感叹。    那人心说没想到皇上得人心竟到如此地步,而且越是离京城近,皇上的声望便越是浓烈。    看来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大明王朝已经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现在正是大明再度崛起之时。”    有了这个判断,他也对自己此行感到由衷的欣慰。    只要这一次任务办成的,不但可以为大明的事业添砖加瓦,对自己的家族也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只可惜父亲鼠目寸光,自己身为人子,也是只得尽力而为。    “公子,我们郑家难道就这样向朝廷屈服吗?难道公子你真的甘心吗?”    路上在一处饭馆,一个随行的护卫便是对为首的公子不住的摇头叹息。    不错,这为首之人正是郑森,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在历史上,他因为文武双全,对国家忠义无比,再加上他的家族财雄势大,足以以一家之力改变天下形势。    甚至于当时落难的大明王朝,还得仰仗他家的庇佑。    于是历史上郑森被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    因为大明王朝是朱家的王朝。所以也正因为如此,郑森既可称呼为郑成功,也可称呼为朱成功,还可称呼为国姓爷。    不过因为李起的到来,隆武皇帝自然也是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所以这时候的郑成功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放光彩。    所以他这时候的名字还叫郑森。    而这一次他也是千辛万苦说服了他的父亲郑芝龙,让郑芝龙向朝廷投诚,请求大明王朝的再度招安。    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大明朝廷的威严不可阻挡。    虽然郑家现在还能勉强在海上雄霸一方,不过随着这些年朝廷开了海禁,商贸日渐繁荣,郑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开始走下坡路。    也正因为如此,在三年前,郑家和大明水师打了一场。    不过那一场仗郑家看似兵强马壮,船多炮利,可最后依然是败在了大明水师手里。    这也让郑家伤筋动骨。    郑家在这一场海战中失败,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要知道即便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即便是在崇祯末年,大明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可是大明水师却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数一数二的军队。    即便是到了大明快要亡国的时候,他们也依然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向大明进贡金银,以换取和平。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巨人。    可是没想到他们正准备重新跟大明建立关系,大明这座通天大厦却是轰然倒塌    而在这废墟当中建立起来的大清,却是早已没有了当年大明的威风模样。    水师更是一烂到底,全成了混世奴才,哪里还能打仗。    这自然是让那些西方列强极其兴奋,终于少了一个大敌,大海终于成了他们的私家领地。    而现在随着李起的强势崛起下,大明早已恢复了国力,    再加上大明水师自从建立以来,那就一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从来没败过。    如此情况下,跟他郑家船队打一场,自然也没有输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积累,现在周边的海贸早已被朝廷所控制,郑家的生意早已维持不了他那庞大的军队,    此时,他们自然是要另谋出路。    郑成功慧眼独具,力劝父亲郑芝龙向大明朝廷投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    否则,迟早要被朝廷彻底剿灭,到时候悔之晚矣。    可是郑芝龙那也不愿意就这样投诚。    没条件,谁投诚?    所以这一次郑芝龙派他的儿子郑森前往京城,目的就是来商议条件的,    只要条件谈妥了,就可以投诚,没谈妥,又实在打不赢,那他也就只能远走海外了。    这时候听心腹手下还这样愤愤不平,郑森把脸色一板,冷声说道:“这等大事,又岂是你可以聒噪的。”    那手下见郑森不高兴,赶紧闭住了嘴巴,不再言语。    这时候,郑森又沉声说道:“每个人都应该谨守本分。有些事情知道多了,那是祸。”    很快,郑森一行人便是来到了京城,向朝廷递了消息,希望可以得到李起的召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