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逐燕少年(人物篇仅供赏阅) (第1/2页)
上古时期,万灵蒙昧,武道亦有缺憾,是以人力不可撼天。 是时,世间亦是灾祸连连,有大凶之物以万灵为食,扰得众生人心惶惶。 故有生灵另辟蹊径,欲发掘一逢凶化吉之术,用以在危难关头保全性命。 这是一场艰难的探索之路。 历经数十代的努力,终究是有生灵探索出一条大致的方向,且已有可行之法,可以大致感应到祸福吉凶。 那个时候的生灵将之称为“占卜”。 早期的占卜,虽有一定的作用,对当时的生灵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同样也有局限性。有时候,一次错误的占卜,甚至会葬送一整个族群的性命。 到了后来,天地不再有缺,大凶不再出现,万灵不再蒙昧,有局限的占卜之术也就慢慢淡忘于众生视线之中。 一切看上去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世间出现了各族文明,繁荣渐临,武道也开始兴盛。 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从万灵产生种族观念以后,分歧也就出现。 在当时,人族是公认的最弱小的种族,受到各族欺凌、奴役以及吞食。 也正是因此,人族并未放弃“占卜”之术,想要依靠此术化解来自各族的威胁。 这是一个艰辛又痛苦的过程,上古人族先辈以鲜血与大智慧保存了人族血脉传承,极大的完善了还不成熟的“占卜”之术,并自成一个体系,谓之“天机”。 “天机”可谓是“占卜”的集大成与创新。 与“占卜”不同,“天机”的出现是在武道完整的中古时期,那个时候的巅峰战力已能撼天,人道意志亦可通达天意。 而“天机”的道,正是以凡人之躯,通晓上苍之意,于冥冥中感应天道轨迹,推演未来。 再后来,人族崛起,“天机”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承,被继承了,并自成一教,言之“天机山”。 在“天机山”开山之初,人皇殿念及“天机”一脉功劳显著,但本身实力又很弱小,故特遣当时两大剑道世家九阴、九阳暗中护道,庇佑天机山万世永存。 然则,世事难料。 中古末期,天下初定,人族强势,与百族各分半壁江山,自此休战,互不侵扰。 于是,矛盾内移。 人族诸雄有人忍不住瓜分战果,亦有后来居上者势要分羹,一言不合便有争斗。以致人族内部势力不断更迭,亦有无数新的势力如破土新笋不断出现。 到了后来,一向居于中立的“天机山”受到波及,遭到某一顶尖势力的刁难,被威胁做其附庸。 天机山一脉虽说尽是凡人,但性子刚烈,不畏强权,故无法与该势力谈拢。 以致战斗不可避免,天机山两大护道世家谨遵祖上遗诏,倾巢而出。 最终,顶尖势力被击退,九阴、九阳两大剑道世家几近全军覆没。 再往后,天机山痛定思痛,一改往日的低调,大肆发挥自身优势,接手凡俗交易,为人推演、算卦,替人避凶祈福。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就已积累大量人情脉络,掌握顶尖资源,交好众多势力。 同时,天机山生有紧迫感,明白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在纷争不断的时局下拥有一席之地,故此决定让门内弟子修习武道,保证香火延续。 经过几千年积累,天机山终究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跻身人族十大势力前列,奠定天机山万年来,乃至如今依旧强盛的基石。 ……… 天机山脉,在天机山还未建派以前,本是江北一条双生龙脉,是一块奇佳的风水宝地。 当初天机山一众人早已决定开派,却迟迟没有行动,反倒是游历人族五大疆域,最终落足于此,就是想要寻觅一个风水宝地,以种下门派昌盛之“因”。 所谓的“双生龙脉”,实则是一条山脉有两座主峰,就像双龙盘绕,一黑一白,阴阳交融,从而鼎定乾坤。 这阴阳意境,正符合天机山太极、八卦的道义。 而在天机山内部,两大主峰也以阴阳命名。 阳峰主武道,是天机山门内弟子习武的场所,因为不涉及天机山立身之本,又被称为“天机外门”。 阴峰主推演,是真正涉及天机山核心的地方,故把关极严,被称之为“天机内门”。 所谓天机外门,不过是保卫天机山的武力机构。内门才是天机山传承的根本。所以,天机山门内一直有偏袒,重内门而轻外门。 因此,外门弟子一旦见到内门弟子,也必须得恭敬地喊上一声“师兄(姐)”。 不过,在天机山上,有一人例外。 那是一个少年,相貌平平却显沉稳,眼里总有一丝忧郁,浓到仿佛放在水中都化不开的样子。 此时的他正安静地走在林间小道中,忽然间,几声争吵从前方传来,似乎是有内门弟子在刁难外门弟子。 对此,少年早已习惯。 因为内门的地位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