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端午活动 (第1/2页)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和滥用。 哪怕是没有这个规定,张禾也不容许别人把老腔改来改去。 最懂老腔的是这些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老艺人们,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老腔。 一番寻觅,一无所获,张禾返回了华阴,在剧场里面准备接下来的演出。 艺人们倒是都看的很开,虽然大家心里也都希望老腔能够火起来,但是没有到十分渴望的地步,只因老腔艺人们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农民,没有多么高贵。 今天是周五,需要准备演出。 在剧场的舞台上,老腔的表演不光只是唱曲子,还有一些夹带着小故事的一些剧本。 这些剧本是老腔保护中心做出来的。 很早之前在双河镇的晚会上,情景剧的表演失败,刘兴武这次痛改前非,让故事为老腔服务,重新和老腔艺人们一起做了一个本子出来。 而张禾这个小剧场也变成了一个实验基地,在这里表演取得的反响不错的,就说明这个本子可以拿出去了。 源源不断的新东西才能带给观众新鲜感,一味地炒冷饭也是不行的。 老腔有着传统的剧目,现在只要拿过来改编一下就可以用,没有任何问题。 下午六点,准时开始售票。 来买票的人零零散散,不是很多。 艺人们无所谓,不管任何时候大家都带着万分的热情在表演节目,就是其他的工作人员心里有些不舒服,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高,要不是张禾还给他们按时发工资,这群人早就跑了。 “王哥,里面请。”张禾站在门口笑道。 每天开场之后,他都会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进来听戏的人。 “张禾,等会听完戏,哥有个事给你说。”王琛狡黠的笑道。 “啥事?”张禾好奇道。 “好事,不过我要听完戏再说,要是我听得不高兴这事就算了。”王琛哈哈大笑。 “王哥,你放心吧,今天有个新本子,不可能不高兴。”张禾忍住了心里的好奇,笑道。 能让王琛说是好事的,那肯定是真的好事了。 等到所有人入场,剧场里面只坐了五十个人,这还是因为周五大家都不上班的缘故,其他时间剧场的观众更少。 王琛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满脸的笑意。 随着报幕员报幕之后,舞台上一群人走了上来。 张玉胜、张冬雪、王兴强三个人一起走进来,还有一些各自团队的成员,这个表演团队是三个团队的人员结合起来的。 舞台上面居然还放着一些道具,一张村里最常见的方桌,还有一个个板凳,地上放着一个黑色的坛子,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台下的观众都神色好奇,不知道台上打算表演什么,跟以前看的不一样啊。 这时候,张玉胜三个人也走到了中间,张玉胜坐在了桌子的左边,王兴强坐在了右边,张冬雪站在了桌子之后。 “这是要演啥啊?”台下观众纷纷好奇道。 等到众人全部落座,准备完毕,张玉胜扯开嗓子清唱道:“什么宽的像裤袋,什么大的像锅盖。” 话音落下,台下的观众全都明白过来。 这唱的是陕西十大怪啊! 忽然间,台上的艺人们全都拉起了弦子。 “面条……宽的像裤带!”王兴强手拿月琴唱到。 王兴强弹了弹月琴,继续唱道:“锅盔大的像锅盖!” 台上的艺人哈哈大笑,台下的观众们也是忍俊不禁。 “你这能怂脑子快,一人不能说两怪!”一个艺人指着王兴强说到,表情装作愤怒的样子。 “罚,罚酒!”几个人争相叫喊道。 张冬雪抱起了地上黑色的坛子,给桌上的酒碗里开始倒酒,只是道具而已,里面没有任何东西。 王兴强起身,一脚踩在板凳上,端起桌上的酒杯,连干三碗,喝完还抹起袖子擦了擦嘴角。 掌声响起,众人都笑了起来。 和之前的表演不同,现在的表演就仿佛在还原村中的生活。 喝完酒,王兴强大手一挥唱到:“三碗老酒真过瘾!” “嗨!” “敢上刀山下火海!”王兴强唱。 众人齐声应和,一声大喝。 张玉胜将月琴给地上一放,手里端着个烟斗,笑眯眯的唱:“该我了,晚上睡觉枕砖块,绣花枕头一边踹。” “清凉解乏把火败,一觉睡到东方白。”张玉胜笑唱道。 艺人们纷纷笑了起来。 台下的观众眼前一亮,这个和之前的表演全都不一样啊,又是个新曲子。 以前的唱词都是传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