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工厂变故 (第1/2页)
“这些钱留作经费,保存起来。”张禾把钱交给了刘兴武。 张德林他们早就拒绝了这些钱,只要了工钱,多给死都不要。 “嗯,留作经费,以后我们去外面演出,路上花费什么的都是钱,这些正好可以用上。”刘兴武没有客气,将钱收起来。 现在他们这个根据地还没有正式成立一个部门,他现在还是领着文化局的工资,也不差钱。 多余的钱肯定要用在老腔身上,用在老腔的艺人身上。 乐器不能一直用,总会有坏的时候,修复也是钱,这些钱以后都由文化局出。 这些就是经费。 华山演出,轰动华阴。 冯浩专门跑过来,说了上级的决定。 “领导已经决定了,华阴老腔开始进行全华阴市的巡演,先在华阴的各个乡镇开始巡演,先让我们全华阴人都要知道这门曲艺!”冯浩兴奋异常。 华山管理局试水演出,给大家下了一记定心丸。 非遗的活动是可以顺利展开的,而且是可以给老艺人们带来丰厚的报酬,改善艺人们的生活。 非遗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但是让老艺人们过上好日子,是其中的目的之一。 艺人们要是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谁还会去传承这门艺术。 “冯局啊,巡演可以,艺人们的演出费怎么弄?”刘兴武没有进这个圈套。 体会过拥有演出费的感受,花自己的钱不用看别人眼色,刘兴武可不想再过上没钱的日子。 冯浩摇了摇头道:“好你个小刘,我看你不是搞文化工作的,你适合去财政局上班啊!” “我这也是为老艺人们着想啊,去哪都得花钱,电费水费车钱饭钱电话费都是钱。”刘兴武腆着脸,反正一张老脸豁出去了。 “演出费的事情由各地乡镇政府出,你放心吧,绝对不会亏待艺人们的。”冯浩笑道。 他没有因为这件事情生气,要是搁在他身上他也会说这些事情。 平白无故给你演出?开玩笑,绝对不可能。 可以不挣钱,但是不能亏钱。 老艺人们地里还有农活要干,出去演出就要耽误农活,这部分损失谁来补? “那就好,那就好。”刘兴武松了口气。 “第一场去城镇,人民剧院,以这里为起点,开始全华阴市巡演。”冯浩吩咐道。 两人随后聊了聊具体的事项。 刘兴武负责联系各个剧院和乡镇部门,张禾负责老艺人这边的事情,和老艺人们对接。 两个人忙里忙外,都是不可开交。 这次巡演,刘兴武带上了林雄和吴小倩。 两个小同志没有外出的经验,这次正好去各地乡镇转一转,熟悉情况,增长工作经验,正好也能看一看属于华阴的各项传统节目。 这次的巡演不是只有老腔,还有其他的曲艺节目,都是华阴本地扎根的传统节目。 借助老腔的名气,让其他的曲艺先露一波脸,积攒人气。 第一站,华阴人民剧院。 城镇的居民不似乡镇,大家都有工作,要上下班,演出的时间放在了周六晚上。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事情。 门票也就几块钱一张,便宜不贵,广告宣传则是直接挂出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 这个名号打出去,门票很快就售罄。 有些人第一次非遗汇演的时候看过老腔的表演,一传十十传百,城镇里面不少人都听说了老腔。 众人都十分好奇,来到了剧院里面。 张德林等人的舞台演出经验已经越发的丰厚起来,没有丝毫的怯场。 这段时间来,大家也都没有闲着。 老艺人们进行老剧本的改编和重新编曲,以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况。 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味的守旧是不可取的,改变是必须的,但要在改变的基础上保留老腔原来的味道,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舞台上观众的反应进行艺术的变化,是每一个艺人的基本功。 如同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抖包袱一样,如果抖出来的包袱没响,他就会根据观众的表现临场对后面的包袱进行一些调整。 一晚上过去,两个小时的时间,表演结束。 掌声雷动,各单位领导们起立鼓掌,带着热情接待了各位老艺人们,在华阴市的招待所里请老艺人们吃饭,指导了后续的工作。 下一站,西罗镇。 西罗镇镇政府领导热烈欢迎老艺人们的到来,党委书记、镇长等先招待了一众老艺人们,再行表演。 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站又一站。 张禾每天也跟着爷爷们跑来跑去,这群老艺人们年纪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