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七十、安营扎寨 (第2/2页)
子回去也说的过去。可是人家越南『政府』不让,要把他家里人都留下,只准他一个回去。 在越南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有有儿女,突然之间让他变成孤寡之人。对宋立虎来说,一时之间他怎么受的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宋立虎躲开村里民兵,带着一家人钻进了这片深山老林。就这样,一直生活到现在。 李威听完这段故事,对眼前这位酷似老人的宋立虎也是半信半疑。中越两国还在战争之中,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用在这里一点不为过。别看他说自己是中国人,叫宋立虎,但没有任何证据,谁又能信的过。即使说的出部队番号,但那个时期中越两国友好的比亲哥们兄弟还要亲,知道这点小情况,不算稀奇。所以,这就不能完全证明宋立虎一点问题没有。但人家说了,你又不能不信,最起码,绝对不能把眼前的这两个人当做敌人来对待。 出于这点考虑,李威派人把情况报告给吴江龙。很快,吴江龙和李森带人来到这里。 吴江龙出了丛林,下了山坡,还没进屋,就对这一带地形看了又看,然后很满意地对李森说,“教导员,我看在这里搭建个指挥所不错。” “嗯,是不错。”在吴江龙观察时,李森也看到这一点,所以两个人不谋而合。 “你对李威说的那两个老人怎么看。”李森问。 “现在还没有证实的时间,甭管是真是假,看起来再说。”吴江龙从土坎上跳下。 吴江龙和李森进屋,李威向宋立虎介绍说,“这是我们领导,有话问你。” 宋立虎点头,“好,有什么尽管问。” 吴江龙没有马上问话,他在沉默中观察宋立虎。从这一句中,他感觉出这个人像个山东汉子。越南人说话可不这么利索,侃侃。 “这是什么地方?”吴江龙问。 “这里是老崖嘴的一个大山林。” “附近有没有村庄?” “有是有,不过,那得走上几十里地。” “平时有人来吗?” “没有。”宋立虎说,“这里没有路,村人不到这里来。 “打猎也不到这里吗?” “这里的村民不兴打猎,他们都是以种稻为生。这里的人口很少,用不了跑这么远寻地种。” “噢”吴江龙明白了,继续问,“你听说过老山吗?” 宋立虎摇头,“没听说。” “就是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很大的山。”吴江龙解释说。 “噢,”宋立虎好像明白了,“在越南,那不叫老山,他们都管它叫禹山。” “禹山?”吴江龙想不出为什么叫这个。 李森在一旁『插』话道,“是不是大禹的禹。” “这个我不知道,”宋立虎说,“按越南人的意思是这么个叫法,至于怎么写,我不知道。不过,听他们老辈子人讲。都说,村人的根在中土,老祖宗有人叫这个名字。” 李森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禹字肯定是大禹的禹。既然承认是中土的人,又认这个祖宗,此山这样命名不足为奇。” 李森比吴江龙看的书多,因此很快便理解到了这一点。 既然教导员这样认为,那就叫这个山好了。吴江龙拿出地图,摊开后,指给宋立虎看,“你说的是不是这个山。” 宋立虎也是当兵出身,对地图当然不会陌生。因此,他一看到老山,立即便指了出来,没错,这就叫禹山。 “这里,离这个禹山还有多远?”吴江龙说。 “不太远了。”宋立虎想了一下说,“如果不走大路,一直走山林,也就五六十里路。” 吴江龙和李森对看一眼,两个人又有了新主意。吴江龙收起地图,对李威说,“把两位老前辈照顾好。” 说完,和李森出屋。 “就在这安营,把指挥部建在这。”吴江龙征求李森意见。 “可以,”李森同意,“召集干部们开个会。” 作为一支部队,如果不是突然打击一下敌人就跑,那就得有块根据地。人要休息,事情需要谋划,武器装备要保养,没有一个遮风避避雨的地方怎么成。 侦察大队进入越境后,已经转战一天一夜。战士们又困又饿又累,到这时,怎么也该让战士们饱餐一顿,只有休息好了,才能与越南特工开打。 侦察大队这次出来,在越境的时间有十天,这十天之中,天天风餐『露』宿可不成。在阴雨绵绵,充满『潮』气,白天黑夜都有蚊虫叮咬的这么个破地方,别说是十天,就是两天,一般人也很难承受得了。所以,吴江龙便想好了,一定要找一个合适地点先把部队安顿下来。然后,再派兵进行侦察,寻找合适歼敌时机。 吴江龙用目光在盆地四周勘察一遍之后,觉得这里的地形还真不错。盆地处于山岳丛林之中,如果不是走近,或者站在头顶上凌空往下看,很难发现盆地里还装着这么多丰盛物品。 想站在头顶上来看,除非是武装直升机。 根据越军的现实状况,这种可能基本没有,完全可以排除掉在空中被发现的可能。这就是吴江龙选择这里的精要所在。如果不是这里的隐蔽『性』能强,宋立虎又何能在这一地区住着这么多年,而不被越南『政府』发现 营地选在高处,不排除被远处越军的某一个山头上的哨兵发现。如果选在低洼处,就是敌人眼睛再尖,有秘密的丛林隔着。别管你有多么高倍的望远镜,也别想发现他。除非自己有意识地升起浓烟,故意暴『露』。不过,这种可能基本没有。战士们就是进行野炊,也不会让烟升高十米之外。 考虑好这些关键因素之后,吴江龙开始下令各分队安营扎寨。 安营好说,扎寨可就难了。 这是一支轻装部队,没有后援,没有汽车运送物资。随身推带的物品都是经过算了又算之后,根据每个人的承受能力计的,因此就不包括某些帐蓬之类的奢侈品了。我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一支轻装部队到达敌后的某一地点后,帐蓬林立,物资充足,所用的物品也是应有尽有,如同事先有人给搭建好一般。看上去的确很气派,很洒脱,可与实际情况一点不符。 看看吴江龙这支部队的营寨建设,估计你会了解什么是野战条件下的驻宿。 作为指挥部,必须有一个像点样的指挥所。有人建议,就用两位老人的破草房。可吴江龙坚决反对,我们占了,他们去哪?所以,他着手让人重新搭建。 战士们从林子中砍来树干、树枝支起架子,搭上蓬顶之后,再往上面铺上一层厚厚茅草,把几件雨衣摊开,将草遮住。一个简陋的指挥所就算建成了。地面上在用石头垒起台子,铺上毯子,当做床也行,办公桌也可以。 指挥所靠山而建。三个分队则已三角阵形,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 一分队在前,二三分队在侧后两翼展开。 营地搭建完毕后,从水平线上看,除了耸立的指挥所外,绝难看到战士们驻在什么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