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三 开心 (第2/3页)
又长漂亮的时候。突然有人在李晨昕额头上敲了一记爆栗,虽然力道不大,但李晨昕终究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当时就痛的不行,愤愤地睁开眼,刚想张口骂人,一看竟然是自己温柔美丽的娘亲,当场就蔫了。 李晨昕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家公认性子温柔脾气好的徐莹,而此时自己又是偷懒被娘亲抓个现行,声音都没底气了。 “娘……娘。” 徐莹虽然有李晨昕这么个十一二岁大的儿子,但她要不是已婚妇人的打扮,还真跟那些未过门的黄花闺女没两样,既年轻又好看。徐莹刚到茶田,两个伙计心疼东家,反正茶田也没啥事,便让她回来休息。徐莹也不拗,就回来了,可一回来便看到自家的儿正躺着偷懒,走过去就想教育一番。其实她心中并未生气,自家晨昕已经算的上是十分懂事了,但毕竟他爹走的早,要是自己再不管,以后性子坏了,可真就不好管了。 徐莹便笑盈盈地说:“晨昕啊,娘就走了一会会,你就躺上了啊,怎么样,这太阳晒的是不是很舒服?” 李晨昕脑子都没转,马上就朝着徐莹道歉:“娘啊,我这不是看茶馆没人想躺会么,昨晚被虫叮了没睡好,我错了,您别生气。” 徐莹道:“没人喝茶就能偷懒?再说,都秋天了,夜里哪来的虫,再说谎,娘可真生气了。” 李晨昕这脸顿时就跟苦瓜似的,赶忙从靠椅上跳起来,一溜烟就跑到茶馆里了,一边跑还一边说:“娘我这就打水把桌子都擦一擦,我错了,您可别生气了。” 徐莹看着自家儿子一下子连影都没了,摇了摇头,有些好笑。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每个家庭也都有其独自开心满足的事,例如小苍村老李家,对徐莹而言,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能看着儿子李晨昕越来懂事,越来越像家里的顶梁柱。 徐莹想着想着,自己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死去的丈夫,便跟着进到茶馆里干活去了。 虽说李晨昕性子疲懒,咋眼一看跟老李家三代勤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真要是干活来,还确实是手脚利索不拖拉,没一会便从后院打了水,将茶馆的桌子,椅子,但凡只要是人能坐能用的都给仔仔细细地擦上了一遍。 可是活一干完,李晨昕便又没事做了,但这回娘亲还在后院,自己可没法偷懒了,只好坐在茶馆内,手撑着脑袋,望着门口发呆,心想着要是隔壁杏儿能从茶馆门前走上过,那该多好。 他这一望,隔壁杏儿还真就走到了茶馆里,只不过后面还跟着一位白袍书生。 李晨昕这时满身心都在杏儿身上,压根就没留意杏儿一旁的书生,他猛的站起,还没来得及说话,只听见杏儿开口对着那白袍书生说道:“李大哥,就是这儿了。”紧接着,杏儿便转头朝着李晨昕说道:“二狗,这位李大哥想喝口茶水,麻烦你招待一下。” 李晨昕一下子就被杏儿的莺声燕语给陶醉了,想都没想,便热情地手舞足蹈道:“好好好,杏儿李大哥你们这边坐。” 结果杏儿并没有领李晨昕的好意,对着白袍书生说道:“李大哥,这茶我就不喝了,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 白袍书生点了点头,笑着说了声“谢谢杏儿”,杏儿便转身走出了茶馆。 看到这一幕的李晨昕,全身上下就俩字:难过!他眼睛望着杏儿回去的背影,整个人便愣在了那里。 白袍书生走到李晨昕跟前,看着李晨昕站得像一根木头似的,一动不动,便有些纳闷:刚还活蹦乱跳的,这才几息时间怎么就没动静了? 白袍书生便试探地问道:“二狗兄弟?” 李晨昕听到书生的声音,猛地想起自己身边的这位白袍书生,转过头来眼睛打量书生,这也是李晨昕第一次正眼看这书生。只见这书生——头顶简单的白布冠,而脖颈一下到脚也皆是一身白布衣裳,身后背了个旧书箱,左边腰间悬了一把刀,即便是没见过什么江湖场面的李晨昕,看到这雕花刀鞘也能知道刀鞘中的刀必然是不凡。再瞧这书生的脸,相貌也确实俊俏,剑眉星目,满面微笑,一看便能让人心生亲近。 这白袍书生自然便是张月初了。 张月初见李晨昕转头却还是未搭理自己,便又小声道:“二狗兄弟?” 李晨昕终于意识过来自己该回话:“呸呸呸,这位公子我叫李晨昕。” 张月初奇怪:“那方才,杏儿姑娘怎么唤你二狗?” 李晨昕有些无奈:“咳,二狗是我小名。” 张月初听完便有些捧腹,李晨昕见状,更加无奈了:“公子勿笑,这是爷爷给我取的小名,我也没法子啊。” 李晨昕这么一说,张月初也不好再笑他,摘下腰间的愚公放于桌上,把身旁的长凳搬开坐好,看着李晨昕道:“称不得公子,我也姓李,你若有心,唤我一声李大哥便好。” 李晨昕也跟着坐下,听完张月初这番话,一喜:“大哥也姓李?说不准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张月初也笑道:“这还真说不准。” 这么一来二去,两人立刻也就熟络了,李晨昕本就少年老成,一说起话来便是滔滔不绝。好在张月初也是大方,没什么不快,李晨昕问他什么,他便回答什么。 “看李大哥这身打扮,是进京赶考?” “是了,读了十几年书,想去碰碰运气,不说金榜题名,但凡能捞到一官半职也算是为祖争光了。” “大哥从哪来?” “玉门关。” 李晨昕琢磨着:“玉门关离小苍村可不近呢,大哥路上赶路辛苦吧?” 张月初笑了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李晨昕想了想道:“我娘也过类似的话,她说:‘一片好茶叶,得经过火炒温熬,从浮到沉,由卷至舒,磨砺万苦,才能芳香四溢,做人也是如此’。” 张月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