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 (第2/2页)
道谢,钱进赶忙扶住,说道:“回来可是指望着你来帮忙的。以后该叫你丁掌柜的啦。” “老爷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吩咐便是。” “坐下说。”钱进抬手请丁伟落座,又冲楼下喊道:“掌柜的,再来两壶好酒,外加几个下酒菜。”两人坐定后,钱进又问道:“怎么样,这几个月在外头过得还行吧?” “托老爷的福,还行。” “上次被驱赶出京的游食可都回来了?” “漕运的粮草已经陆陆续续的到了京城。如今风头已经没有那么紧,有胆大的已经回来了些。” 钱进点了点头。这漕运所花时间差不多需要五六个月,上次之所以驱赶游食,估计是因为大运河阻塞等原因而延误了。等漕粮入了京城,北方的小麦也熟了,他的酿酒工坊就有了充足的原料。 这时,掌柜的亲自端着酒菜上楼。 钱进笑着跟掌柜的道了声谢,目送他下楼之后,便给丁伟满了一杯酒,说道:“先喝了这杯,等下有事跟你说。” 丁伟依言饮罢。 钱进整了整思绪,问道:“之前听说你家中本是酿酒的?” “若说起这酿酒,草民还是能够解说一二的。老爷莫非打算做这卖酒的营生?”丁伟听到酿酒,神态也活泛了些。 “正有此意,却苦于没人帮手。”钱进说道。 丁伟想了想,说道:“酿酒其实利薄,需要走量。据我所知,在京城一斤黄酒只卖10文钱,收过水的烧刀可卖30文。现下京城有人口60万,喝酒的男丁我算他二成,这里就有12万人。平常人一天喝半斤,我算它5万斤酒。若是黄酒和烧刀一半对一半的话,这京城每天光喝酒的流水就有1000两银子。” 钱进听得仔细,示意丁伟继续说下去。 “草民刚刚还是保守的算。另外,戍边的将士也是喝酒的大户。因此,老爷若是想做这酒的营生,放心做便是。只是,这卖酒的商家也多,大家分一锅粥而已。” 钱进皱了皱眉。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听完丁伟这番解说,他才明白这酒市也没那么简单。老百姓对于酒的偏好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一个酒坊能够吃独食。 之前他本打算用高浓度酒精与普通黄酒勾兑,既提高酒的度数,又改善口感。现在看来,即便他做出来这种酒,也不过是比市面上的烧刀改善了下口感而已。 钱进想了想,问道:“若是我做出的酒比市面上的烧刀子烈很多,可有钱赚?” 丁伟奇道:“敢问老爷做出来的这酒有多烈?” “一斤烈酒加一斤黄酒勾兑,度数正好跟市面上的烧刀度数差不多。”钱进解释道。 丁伟心里略微盘算了一下,又问道:“按老爷的说法,您这酒度数是足够高了,却不知得率有几成?” 钱进笑而不答,只用手比了个“八”字。 丁伟盯着自家老爷半响不作声,眼里却全是震惊之色。他是做酒的当然清楚,普通的黄酒不到二十度。若是加一道精馏工序,顶天了可以把度数提高到六七十度。要想再把度数提高了去,就得再加一道精馏工序。可这工序多了,酒汽也挥发的多,得率就少了。 他细细思量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老爷何必再去跟酒庄抢生意?直接卖烈酒给酒庄就是了。” “哦?此话怎讲?” 丁伟定了定神,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老爷,北方人喜欢喝高度酒,但坊市里除了烧刀子,也没啥多的选择。有了您的烈酒,再与谷酒、高粱酒什么的一勾兑,不光这度数可以种类繁多,连口感也可以调配出来。您造的这酒便如那点金石一般,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啊。” 钱进只听了前半段便已明白了丁伟的意思。果然是道不辨不明,经丁伟一解说,这酒坊的经营之道也清晰起来。以后他卖的不再是酒,而是酒精。他要开创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勾兑酒。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跟酒庄抢生意,因为所有的酒庄都可以成为他的下家。想到这里,钱进忍不住抚掌赞道:“妙啊。你这三言两语就让我茅塞顿开。” “是老爷的法子妙。”丁伟有些腼腆的笑道。 既已定计,钱进心中大定,又吩咐道:“这酒坊不能在京城里开,你先帮我到宛平县物色一个作坊,再帮我物色四五十号人,都要靠得住的。另外吗,还得帮我再找四五个裁缝。可有难度?” “人手都不是问题,包在草民身上就是了。” 钱进掏出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一百两银子,说道:“这些银两你先拿去周转。先把女人和小孩接过来吧,以后便住我的四合院。还有个账房先生带你认识下。” “都听老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