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0.琼海石墨矿 (第1/1页)
崖州乐会县的某山林中之中,一支由工人和军队组成的队伍正在翻找着山上的石头,时不时用铁耙挖开山上的砂石观察。 “敢问督帅,你说的石墨到底是何重要物什?咱们在这里都找了三四天,还是没有找到您所说的石墨矿,这种矿物很重要吗?”站在某个不知名的山岭上,蒋七向姜明问道。 五天前,姜明带着冶炼厂的十几名工人和1个连的总督卫队来到崖州乐会县,也就是后世的琼海市,乐会县是隋朝设立的县治,但移民的人口不多,只有一千多人,跟后世的中等村落差不多。当然姜明此行不是来看小县城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石墨矿。 姜明在后世当基金经理的时候,碰到过2017年方大炭素的大行情,方大炭素是主营石墨电极的公司,所以他对国内的石墨矿做过深入的研究,知道海南琼州市曾经开采过一处品位极好的石墨矿-伍园石墨矿,因此便带着队伍到附近寻找。 姜明的手机带有离线地图,可以查找地名,所以他对照地图找出了大致方位,在后世的鸡启岭附近。但要在海南那种深山密林准确找出石墨矿,实际并不容易,鸡启岭现在还没有命名,队伍已经找了七八天,仍未找到矿区。 姜明只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意,说道:“石墨是一种黑色矿石,跟炭有点像,要说重要性吧,没有铜、铁和煤那么突出,但如果要让铁器普及到全天下,它还是挺重要的。而且石墨可以制成铅笔,这对孩子的读书识字就很重要。” 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古代称之为石涅、石黑,是一种灰色结晶物质。中国发现和利用石墨历史悠久,据说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直到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石墨作为书写的墨水,才被松烟制成的墨所取代。《水经注》里曾记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清朝道光年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墨做燃料,称之为“油碳”。 在后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开采国,探明储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许多优质的石墨都是中国生产和出口,是改革开放前重要的创汇资源。工业上将石墨矿石分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和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两大类。晶质石墨矿石又可分为鳞片状和致密状两种。中国石墨矿石以鳞片状晶质类型为主,其次为隐晶质类型。 中国石墨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呈现东多西少之势。大型晶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山东、陕西、四川等地,又以黑龙江和山东的石墨矿资源最为集中,大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则分布在湖南境内。 姜明开发石墨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石墨具有耐高温、导电性和润滑性能好的特点,是后世工业中重要的原料。当然革命军的工业才刚起步,石墨的重要性还不突出,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所以姜明便趁着这段和平期在海南探采资源。 看到姜明愁眉紧锁,蒋七便提议道:“督帅,要不接下来几天往西勘查一番,西面那几座山还没探查过?” 海南在唐朝之前开发不够,只有北边崖州和沿海平原地区开发较好,而中部的丘陵和高山地区则是人迹罕至。因此想在道路不通、深山密林找到矿山并不容易。 姜明点点头,吩咐道:“好吧,叫大家注意点安全,从明天开始向西探寻。” 。。。。。。 “你们不用扶我,我这一身行装很适合野外行走,你们去多扶着点蒋老头,他年纪大,走山路吃力。”姜明拒绝亲兵的帮扶,穿行在乐会县的山路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