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 降低后勤压力的意义 (第1/1页)
利用木炭烘烤的好处是温度相对固定,只要保证距离即可大致保持温度的均一。 也不会和柴碳一样产生各种灰烬,影响最终口感。 烘烤上一段时间,不同距离的烤盘先后出炉,距离近的确实出现焦糊,稍微远一些的在两可之间,距离过远则湿度有些变大,掰碎之后手感尤其明显。 孙传庭尝了尝,味道确实可以,毕竟加了各种调料以及香料进去。 但是,一个个硬邦邦的,咬着都还嫌弃硌牙,怎么才能变成容易冲泡的东西? “烘干成饼不过完成一半,后边还有数道工序,切莫着急。” 不过,这些东西形成的口感,已经让糕点师傅们惊艳,他们向来喜欢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因此只是做些小改变。 压缩饼干的中间产品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很高的手段。 但精彩的在后边。 烤出来的硬饼干,在冷却之靠近室温之后,进行粉碎。 相比粉碎石灰等材料,饼干就好办了,砸就是,人力踩踏的舂桶即可。 粉碎是个技术活,太细的话,压制之后太紧,硬度过大,影响口感和后期成粥。但是颗粒太大又不易成型。 好在罗网不是什么困难技术,普通家庭也能用的起,两次过筛之后,得到的细小颗粒便是最终产品的前体。 最后便是压制环节,也是最为费劲的环节,方书安每到需要加压的时候,便会无限想念冲压设备。 水压机啊油压机,涉及到的材料和技术太多了,不说其他,单单一个机封问题就要人命。 南洋的橡胶树啊,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首先是打算用费力的丝杠加压,它是现在最有效的方法。 不能评价压力大小的情况下,只好依靠丝杠的行走距离和板层之间的距离来衡量压力大小。 器具不够,时间来凑。 但是生产几块之后发现问题,丝杠需要不断的旋开和关闭,而且施加压力高达1024公斤。 别问为什么不是整数一吨,当时特意做出来的有零有整的数据。 一次压制两块便是2吨多的压力,靠丝杠加压实在费时费力。 没有2秒一次的冲压设备,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依靠滑轮以及杠杆即可完成,一吨重物提起5cm,等效力矩计算之后,有25公斤拉力移动2米即可。 方书安便让工匠打制一个有绞盘和滑轮组成的提升设备。 每次压制,由绞盘手转动绞盘提升重物,固定之后将加完料的模具放好,随后放开绞盘,重物便会落下,成功压制。 土法生产前虽然麻烦却十分有效,比起丝杠转来转去要方便多了。 一套装置每分钟制作5块,一小时便是300块,一日算16小时工作量,5000块没有问题。 若是熟练以后,一万块问题也不大,只要有50台设备,一日即可产3万块上下。 连续生产十日,也就够一次战役携带的量。 以后便是日常消耗生产,闲时制成以后,卖到民用市场,也是不错的销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