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九章 起行辄微响 (第1/1页)
【对不住!!!!继续跳过!!!谢谢谢谢】 “他们姓简的,可能都不是好东西,一个二个都喜欢带姑娘上船。” 顾锦宁回过头,就看到程姝瑶故意嬉笑着说道:“天下猪蹄子那么多,又不是非要盯着一只,这只没了,咱们再去找下只!” 见程姝瑶不闹别扭了,其他人也就松了一口气,顿时气氛缓和了许多。 顾锦宁挪挪身子,让出旁边的位置来,程姝瑶便挨着她坐下。 “姝瑶,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关于王爷的事……我自个儿有主意,也看得清,你下次莫再发这样的火了。” 顾锦宁不好解释得太明白,但也不想让自己的好友误会玄王,因此只能这样抚慰好友。 程姝瑶却瞪着眼睛,盯了顾锦宁半晌,而后哼了一声,撅起嘴说道:“你可是我放在心尖儿上的人,怎么能随便让别人欺负……我就是不开心。” 顾锦宁有些微微鼻酸,想了想,忽地搂住程姝瑶。 “我知道,我知道……你是对我最好的人。你放心,我若是被人欺负了,一准告诉你,让你帮我去出头。” “这还差不多!” 程姝瑶嘿嘿一笑,歪着脑袋也靠在顾锦宁身上。 对于程姝瑶而言,为朋友两肋插刀是很开心的事。 相反,如果朋友有了难处却不愿向她求助,这才是她会觉得难过的事。 …… 大邺皇宫,太极殿。 十张长案上,每张整齐平铺三十份殿试应策答卷。试卷写着考生姓名的位置,已经用米浆纸糊住。 五位内阁大学士在殿内分散而立,手中都有一枚代表阅卷官的印章,一一审阅答卷。 若阅卷官认为哪篇对策较好,便在答卷末尾轻戳一枚章印,待评卷结束后,再将获得章印最多的那几篇交由皇帝判定。 今日这五位大学士皆有些肃穆,每拿起一份试卷,都要在案前伫立很久。 只因今日评卷,皇帝也在。 评卷开始了没多久时,皇帝便亲临太极殿。大学士们忙放下试卷行礼,皇帝却随意地挥手阻止。 “爱卿不必多礼。朕只是来看看,你们评你们的。” 说罢,皇帝也走到一张案前,挑了两篇答卷来看。 皇帝说是来随便看看,可他这样说,旁人怎么可能真随便对待。那五个大学士赶紧端起面容,聚精会神地阅卷。 约摸过了两刻,皇帝先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而后踱着步子,走到一旁。 太监眼明手快地用拂尘扫了扫椅子,皇帝坐下,泰然自若地饮起茶来。 皇帝心想,说是亲阅试卷,也得他有这精力才是。如此抛下国事前来看卷,已经很有取贤纳才的诚意了。 大殿的窗棂光影渐斜,皇帝大多数时候都是坐着,偶尔坐得腿麻了,也会去长案旁走走。 见他一动身,那边几个大学士便如临大敌的模样,皇帝便笑了,说道:“朕还是坐着去罢,这样爱卿也评卷专注些。” 大学士们忙垂首答谢,皇帝也就真的坐回了椅子上,再也没有动弹。 待所有大学士皆阅卷完毕,由太监将戳印最多的几份试卷交到皇帝手上。 “陛下,这些是今年殿试中较为出色的应策试卷,请陛下过目。”首席大学士沉稳说道。 皇帝的声音很是平静无澜,但太极殿内诸人却不敢发出一丁点声响。 近些年来,大邺少有战争,可以说境内各州四海升平。 但再国富民强,各州富裕程度也有差别。故而以汴州为中心,越往边缘则越贫穷。 要说最不奢靡的地界,便是大邺最南端的钦州,这是大邺人人都知道的事儿。 敲定了殿试一甲头三名,皇帝也就不再逗留,说了几句辛苦众爱卿云云,便带着随侍太监离开太极殿。 首席大学士看着手里的试卷,轻轻叹了口气。 也不知是哪个考生运气这样不好,明明已经入了殿试,却被圣上金口玉断,就这样被发配到了蛮荒之地。 “怎么,韩老惜才了?”出声的正是方才附和皇帝的那位大学士,名叫周清。 首席大学士沉默一瞬,而后说道:“陛下圣意已裁,你我听命办事便可。” 周清嘿嘿一笑,说道:“陛下自然圣明。这些殿试考生,将来都是要成为国之栋梁的,你我虽是评卷阅文,却也是为大邺选才。如今这些年轻人连初露锋芒都不算,就敢大放厥词抨击朝政,不论心性耿直还是妄图投机,都是为官者的大忌,你我眼睛必须擦亮才行啊!” 首席大学士没有说话,只低低“嗯”了一声。 随后,众人将试卷归拢,送至户部,交由户部拟定殿试考生官职。 户部所拟只是草案,最终还是要由皇帝过目,往往会修改许多次才会最终公榜。 拿到试卷时,户部官员便问道:“今次陛下可有评价?” 大家都是已经有经验的,但凡这种时候,问问大学士听到的口风,也能在拟定时少绕些弯子。 首席大学士闻言,便指了指其中的几份试卷,说道:“这几人,陛下认为过于剑走偏锋……还有这一考生,陛下认为需要去贫瘠之地磨炼。” 那户部官员并不惊讶,只点了下头,在几份试卷上做下不起眼的标识。 “多谢韩老提点。” 首席大学士没有说什么,交代完了便负手出了户部。 直到能看见宫檐之上的碧空时,他才长吁一口浊气。 身为大学士,他自然有文人风骨。 但在这宫墙之中,文人风骨,不过是沧海一粟,时不时便会被压弯脊梁。 若不能直抒胸臆,表达之机又有何用? 首席大学士回头望了眼身后的宫墙。 若认为不同声音都是不轨之心,且人人皆奉行效之,以后还有谁敢说真话? 首席大学士想到这里,忽地自嘲一笑,摇摇头缓步离开。 …… 殿试流程虽然复杂,但最麻烦的环节已经完成,余下的便是朝廷各部官员的事。 今年户部还是照往年那样,草拟了部分考生官职分配,余下的交由皇帝裁决。 但这其中却有门道,皇帝是分不清那些考生的,需要由户部将背景重要的考生挑出来,再看皇帝如何决定。 如此又过了三日,殿试结果最终尘埃落定。 各府有考生参加殿试的,公榜这日一早,便派了家丁在府门前等着,就怕传榜太监来了无人招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