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少年强则国强 (第1/1页)
听了萧律对于私塾的安排,李世民忍不住点了点头。 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而作为一个君子,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骑马射箭无一不通。 像是后面那些朝代,只知道死读书的人,在大唐是不受欢迎的。 但是萧律不会安排那么多,因为很多孩子都是学个几年,认识一些字,就能在长安城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家境不错的人,必然会让孩子继续念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成才。 现在的孩子不像是后世的孩子一样,因为诱惑太多,所以很多人都不去读书。 正因为现在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周围没有诱惑,而他们也知道,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在读书方面,根本不需要人鞭策,自然会上进。 当然,无论哪个年代都会爱玩的孩子,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并没有青春期,也没有叛逆期,有的只是想填饱肚子,和摆脱贫困现状的这些孩子罢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这些诗放在这个学堂,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只不过朕有一件事不太明白,为什么你要提携这么多与你无关的后辈?” “若他们与你有亲戚关系,那倒也罢了,但是他们与你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何你要这么做?”李世民十分的不解。 从来到文水村一直到现在,李世民所有的见闻都是关于萧律的事情,而且全都是称赞! 这让李世民觉得,萧律是不是一直都在收买人心呢? 萧律笑了笑,他自然知道李世民会问这个,但是他并不准备撒谎,只是说了他心中的真话。 “陛下,臣曾经做过一首诗,诗里的话其实就可以代表臣此刻的心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ao数百年。” “意思很简单,无论前一代人多么的辉煌,人是终究有死的那一天的,死后带不走任何东西。” “对于大唐江山而言也一样,臣早晚也有死去的一天,无论臣创造了多大的辉煌,在死后终究还是要让子孙延续下去。” “而我们大唐的未来,全部都是系在这些后辈身上。” 萧律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是却成功将其他大臣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自己的身上。 甚至连李世民,都在全神贯注的听着萧律讲,想知道萧律到底在想什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大唐未来是否会依旧伫立在最顶峰,依靠的就是未来这些臣子们,是否能像今天在坐的各位叔叔伯伯一样,能与陛下配合如此默契。” “君明臣庸,则国之不国;君庸臣明,或许还能苟延残喘。” “君主是否贤明,我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无法说什么,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力量中,找出下一位名臣。” “我大唐百万户人口,如何不能找出下一位萧何?下一位赵国公?下一位房相呢?” 萧律不着痕迹的抬高了一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位置,萧何的地位在古代的时候很高,有一句词“萧规曹随”就可以看出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