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捉贼 (第1/1页)
听完,洛鸿勋勉强一笑道:“也许吧!不讲这个了,我们先吃饭吧,再不吃,就得又让阿四他们拿去热了。” 紧接着,爷孙俩便吃起了晚饭来。 近几年,虽新政频出,小有成效,可洛鸿勋却深感清廷三百年江山气数将尽。 自夫人去世后,洛鸿勋利用闲暇时光修身养性的同时像小时候一样读起了经史子集。 在他看来,纵观历史,风流人物迭出,然能风云于乱世,又流芳于后世者,却无出范蠡、张良之右者。 两人皆凭能力由落魄小民到位高权重,而功成名就、辉煌至极之时,深谙“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之理的二人并未贪恋权势,反而选择急流勇退,最终才得以保全,二人远见卓识的人生态度真可谓是千古智慧的集大成者。 而同代其他臣子,多半迷恋功名,不识时务,落得或被诛,或灭门的凄惨下场。 而如今的世道更是乱象横生,富商们时刻得提防着被官员们变相压榨,一旦表面上看似在向朝廷阿谀求容,那很容易会被革命党人误解成了其暗杀的对象。 看明白了这一点,拿的起放的下的他不再追逐船王之名,因而自白齐芳死后,洛鸿勋并未急于赶超其成就,反而明显放缓了兴和商行的发展步伐,韬光养晦,七年内只入手了一艘小型商船,且商行的海轮数也止步于十六艘而已。 而其同行黄埔船行的老板刘志远却趁机铆足了劲,势要先洛鸿勋一步承船王之美名。 刘志远与巡抚蒋寿乃同乡把兄弟,蒋寿调至广州,刘志远亦紧随其后来此发展,而黄埔船行的海轮数已迅速扩张至十五艘。 兴和商行的管家黄岱见黄埔船行发展势态迅猛,因而情急之下问洛鸿勋说:“老板,咱们再不入新船,很快地位就会被黄埔船行取而代之了。” 可没成想洛鸿勋却慢条斯理地回他说:“白齐芳能得以善终,是他的幸运,如今世道越发不能太平,想要保全,须得收敛锋芒。所以商行的发展只需维持原有的水平,眼下之势,绝不可冒进,切记!切记!” 懂取舍,知进退,方为大智之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洛鸿勋大半生悟出的道理。 在他看来,自己几年前已经宏图大展,飞龙在天,可盈不可久,力终有尽时,亢龙须有悔,方可转危为安。 因而成绩虽即将被人超出,可如今在他看来浮名虚利,皆是虚空。 而后,洛鸿勋将目光转向了施医赠药,扶危济困的慈善事业,他同三五好友一道在广州、佛山等地捐资成立了普善堂和保育堂。 一次,洛鸿勋将儿孙俩叫到身边,对他二人说过一段话:“我已将毕生的心血投入于航运业,少时的美梦早已成真,取得了这么多的佳绩,我很知足,真的很知足。” 在航运界,虽直至今日他都没能封王拜相,可在家人眼中,在兴和商行员工们的眼中,在诸多商业友人的眼中,甚至是在许多老百姓的眼中,他早已是无冕之王,今后的他只盼岁月静好,余生安稳。 海上发迹不忘桑梓,功荫岭南青史垂名。 当日晚饭后,洛景枫回了自己的房间做起了功课来。 忙了一阵子后,他将本子收进了包里,紧接着,又把放置在近旁的一幅画拽了过来。 这幅作品只画了上面的一部分。 星河闪烁的暗夜里,杏黄色的上弦月高高悬于天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