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章 小楼一夜观花海 (第2/2页)
教的!” 兰旖:“……吹什么大气,文臻也是我徒弟!” 唐慕之:“……什么?!” 兰旖:“她的心法,我要教!” 两人大眼瞪小眼,半晌,城头上似乎有人发现这边的动静,有灯光远远地要照过来,唐慕之二话不说,转头就走。 兰旖倒没想到她会走人,愣了一下急忙跟上,一边跟上一边还道:“你才是观音菩萨,居然教情敌拿手绝技!” 唐慕之头也不回:“过奖过奖,彼此彼此!” 两人互瞪:“哼!” 唐城内文臻又连打两个喷嚏。 特么的谁又UE我了! …… 她此刻站在湖边,对着那湖中小楼倒影。湖边无楼,却有倒影,蔚为奇观。 但她总不能做一回猴子,跳到湖水中去摸那倒影。 在湖水左侧,有一座孤零零的亭子,亭子中有一组青铜编钟,雕饰浑然,古朴尊雅。 这东西多半出现于宫廷,用于征战、祭祀、朝见等雅乐,民间不可用,然而唐家便同王侯,出现编钟也不奇怪。 文臻猜想,这编钟也许就是唤出小楼的关键,但是她一来不会编钟,二来她也不能大喇喇在这唐家中心击打编钟唤人来围剿自己吧? 她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走过去,坐在了编钟中间,手指敲着编钟,叮叮咚咚,敲出了一首乐曲,嘴里还哼着调子。 《幸逢》 一曲还没哼完,身后忽然有人道:“此曲平平,莫亵渎了我的编钟。” 背对着他的文臻,了然而又无可奈何地笑了。 随即她转过身去,弯了弯眼,道:“怎敢在唐先生面前献丑?只是不如此,想必唐先生也不会出来。” 夜风携霜染月色,有人自一地雪白中走出。 纯黑大氅毫尖莹亮,却掩不住轻绡薄裳,行走间云色的衣袂轻飞,遍地常青的碧叶温柔低伏。 而月色在这一刻亦朦胧,予他颜容三分剪影,依稀是先前隔帘所见的美妙轮廓,山也精致,水也悠长。 唐羡之立在一地冷霜间,温柔注视着她,道:“包子好吃吗?” 文臻笑道:“这得问别人。” 唐羡之眼色微微一黯,却也只是一笑,文臻自动让出位置,唐羡之也不坐下,立在亭中,解了大氅。 下一瞬,他宽大的衣袖飞出,击在最大的一口编钟上。 当一声声响浑厚悠长,整个湖面都似起了共振,微波粼粼,一圈圈涟漪如月晕散开。 而那湖中小楼倒影却神奇般不散。 这一声前奏后,唐羡之手中已经多了两个玉杵,玉杵敲击青铜编钟,音色更加清亮悦耳,只是也极易碎,但这问题在音律大家手中自然不存在,而编钟三层六十五钟,大小不一,上下悬挂,正常需要五到七人的乐队共同演奏,但唐羡之只一人,立在亭中,时而玉杵击落铜钟声如雨,时而飞袖似云起洪钟,时而飞跃若舞起韶音,那手,那袖,那肩,那肘,乃至那如缎的发,都成了编钟的演奏者,合作无间,和谐共鸣,起一曲浑厚圆润乐曲于天地间。 文臻不由便想起那首著名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而那姿态却如《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所谓不可方物,当如是也。 但她的注意力,更多是在湖面。 从唐羡之演奏开始,前期低音浑厚低沉,湖水震荡,水面隐隐在下降。 中期音调逐渐圆润,整个地面都在一颤一颤,湖底有隆隆之声。 后期逐渐高亢清脆明快,水面忽然交错奔腾,下降的水面出现无数吸水口,哗啦啦奔涌声里,水位在急速下降。 最后的合声,是将低中高三个音调同时合奏,便是七人乐队,此时也必然是要卯足力气手忙脚乱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