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一锦鲤_第76话 哑僧与揽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6话 哑僧与揽月 (第1/1页)

    ————半个时后刷新看————

    前齐末年那场发生在慈恩寺的大火,与那夜改朝换代的变乱不过是前后脚的功夫。

    慈恩大火发生之时,上都城中已然有了神怒之火的传言,但是很快,这危言耸听的法便被摘星揽月阁和九层佛塔落成的好消息所取代。

    由此也衍生出另一种法:

    慈恩之火非是神怒,而是让新的佛塔楼阁取代前朝唐国慈恩大寺的神谕。

    一时之间,上都流言种种错杂。

    直到变乱生出。

    大齐一夜之间的倾覆,似乎就此印证了神怒之。

    故而新朝建立,稳固朝纲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便是消弭这神怒的恶果。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周帝新设皇寺,并迁慈恩旧寺幸免僧人于茨恩旨。

    因着神怒之言坐实,当初慈恩旧人皆恶前齐、亲新周,所以当得知负责洒扫的哑僧乃是曾被那场大火殃及却幸得存活之人,周帝先前的疑虑便消散了一些。

    一个被前齐毁却一生的人,应当不可能还对大齐抱有幻想。

    “不过话虽如此,朕倒还是想见见这哑僧。毕竟偌大的九层楼阁,能凭借一己之力使之十几年维持如新,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听周帝如是,释慧合掌颔首:

    “陛下吩咐,自当依从。只是当年大火之后,这哑僧面容便损伤甚重,容后您若要见,可得先有个心理准备。”

    周帝闻言一笑:“火中幸存已是不易,朕又哪会再去计较此人相貌如何?况为人君者,应以才恒士,而非以貌取人。”

    听到这句话,释慧念了声佛号,道:“陛下仁心。”

    周帝闻言,不由摆手笑了笑:“你可莫学周恒那老家伙。行了,还是继续登阁吧,免得一会儿外间灯会散了没得看了。”

    话到此处,之后再继续登阁,周帝便不再细致查看每一层的奇巧玄妙,而是沿着阶梯一步一步,逐渐往上行去。

    这一口气走下来,便到邻八层。

    眼瞅着第九层楼阁便在咫尺,周帝却是有几分喘气儿,撑着腿慢慢坐在旁边的台阶上,竟像是有些走不大动了。

    “歇会儿歇会儿,容朕先歇会儿。”

    周帝摆着手,示意释慧莫要再走。

    “这缺真是老了。当初朕上马带兵征讨金贼,直追百里驱敌尚不觉疲累,可如今这才刚爬了几层楼阁,这便有些气急喘嘘,当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释慧闻言忙道:“陛下笑,去岁秋猎之时,您一人所猎物可是高居众人之首。”

    “围猎之事与此可到底不同。再者,”到这里,周帝顿了顿,“朕自己如今这是什么况,自己心中最是清楚,你倒也不必安慰我。”

    完这话,周帝撑腿起,“罢了罢了,左不过再上一层,倒也不至于就这么停下。”

    就在这时,忽而不远处传来一阵响动。

    周帝闻言神色一凛,登时站直了子,整个人亦摆出警惕防御之态。

    不管爬楼何态,但武将出的反应本能总归是骗不了人。

    言谈笑不再,偌大的楼阁便显得越发空旷,这越来越近的声响便也愈发清晰,让人辨出乃是脚步之声。

    待听明白之后,倒是释慧跨前一步挡在周帝前,但出口的话却是对周帝解释:

    “陛下放心,许是先前老僧所提之人。”

    周帝一愣:“你那哑僧?”

    “楼阁守卫森严,向来不外人入内,能在其间行走者,必然唯有哑僧。”

    果然,释慧话音刚落,便见不远处转角出现一个人影,从周帝的视线望去,只能瞧见灰色的僧衣僧鞋。

    至于那人容颜,则因僧袍之上兜帽连带而瞧不真牵

    楼阁内灯烛长明,将人影拉长,及至此刻,那僧人显然也看到阁中多了两人。

    而僧人所受惊吓显然不比先前周帝闻声之时的警惕,但听“啊啊”两声之后,僧人急急后退,一下撞在后的陈列架上。

    好在那架子稳固,只是阻去僧人去路,而并未被这一击撞翻。

    有了这一撞缓冲,哑僧也显然看清了站在最前头的释慧。

    待稳住形之后,忙不迭连声“啊啊啊”了好几句,恭谨至极的行了一礼。

    释慧这才转过来看向周帝,唤了声:

    “陛下。”

    周帝抬手,绕过释慧向前走到哑僧跟前,打量几番之后,这才借着灯光瞧见那僧人兜帽之下,大半张皱巴巴宛如老树枯皮的脸。

    乍一看,倒跟先前所见罗刹鬼怪雕像的模样有几分相似,乃至于周帝第一眼瞧见的时候,心中也生出骇然之福

    到了这时候,周帝终于明白先前释慧所的做好心理准备是什么意思。

    “听,你是一人负责洒扫此间九层楼阁?”

    周帝的声音响起,在寂静的夜里显得甚是响亮,然而面前行礼之人却是无动于衷。

    释慧适时提醒:“陛下,此人耳不能听,口不能言。”

    着释慧走到那僧人面前,指着旁边的周帝比划一番,不多时便见那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伏地连连叩拜,口中更是“唔呀唔呀”不知些什么。

    周帝有些懵了,指了指哑僧,向释慧问询:

    “他这是?”

    “他知道陛下的份之后,感念您当年圣恩垂怜。”

    听着释慧这番解释,再一看地上依旧跪拜叩头的哑僧,周帝缓了口气儿:

    “大师且让他起来,这些年来也得亏他时时洒扫楼阁,这般苦功实属难得,不必行此大礼。”

    释慧闻声颔首,墩阻住僧人跪拜,将他搀扶起来,又比划了一番,这才终见那僧人停住行礼,但却仍旧不断冲着周帝合掌鞠躬。

    最后还是释慧又比划了些动作,那人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瞧着样子倒是十万分不舍。

    “方才若有冲撞,还望陛下见谅。”

    见释慧替哑僧求,周帝不由摆了摆手:

    “朕不是蛮不讲理之人。且不这哑僧是朕先前点名要见的,方才撞见也是恰巧遇见,再怎么都怪不到你头上。”

    到这里,周帝看了一眼释慧:

    “倒是你,居然能听懂他这般啊啊呀呀是什么意思,还能与他搭上话。”

    “哑僧常住楼阁之内,因圣谕外人不得入内,所以每三餐皆是老僧亲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