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一章 远道而来欧罗巴,老骥伏枥钱公公(下) (第1/2页)
老钱满心都在哆嗦啊,这光宗耀祖啊! 将来这青史所录,他老钱能得是啥地位?! 能让陛下许乘辇同行,怕是那些个文官们都得嫉妒的眼珠子红透了去。 “老奴,愧受了!!” 弘治皇帝一下船就要去查验,其实也是为了打老钱能一个措手不及。 主要是这粮食的产量,实在是超越常识的离谱。 亩产五石以上啊,这啥概念?! 大明上田的亩产,也才只有二石半。 这都还是上田啊! 中田、下田的亩产,很多仅有一石半甚至一石。 这尼玛……一下子,就是翻数倍的干活。 弘治皇帝过了最初的激动,接着就是怀疑:这玩意儿真的假的?! 其实不止是弘治皇帝怀疑,来访的元老院、内阁诸部司也在疑虑。 毕竟这些个新粮食,那都是闻所未闻的。 他们见到的只是收获回来的,产量只是听闻到的。 但到底这个粮食如何,没有亲眼所见谁都心里抱着一丝的疑虑。 下船就马上要去检查,这不仅是弘治皇帝的想法。 其实也是其他朝臣们嘴上不说,心里何尝不是这个想法?! 老钱能作为宫里出来的老人儿了,自然也猜到了这片心思。 既然自己手上的东西是真的,那也不怕人家来查验。 当下便让人在前头开路,激动恭敬上了辇驾伺候着弘治皇帝向城外的田庄驶去。 城外一大片的田庄,尽数收归了国朝。 这里有一半是国朝归属的,另一半则是内库归属的。 两边的租子都一样,都是什纳一的租子。 再算上国朝本身所纳的租子,也就是二八租。 且根据内阁新的规条,若是州府三司申报当年收成低于一石便可免纳。 国朝手里有了粮,自然心不慌。 灾荒之年放百姓休养生息,这哪怕是傻子都知道。 可从前实力他不允许啊! 少收一分粮秣,国朝支应能力就降低几分。 其时大部分的田亩都在各地藩王,及当地乡绅手里。 这导致的便是帐目上的田亩非常多,可实际上国朝掌握的田亩却没多少。 于是只能是大量收租,才能够支应国朝的开支。 而租子和税赋高了,百姓们没奈何又只能是去投效各地乡绅、藩王。 各地乡绅、藩王们势力渐大,借由此又强占国朝所属的田亩。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朝田亩越来越少、乡绅藩王田亩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直至张小公爷给国朝提供了足够的狠手,才慢慢的转变过来。 “隆隆隆……”车队缓缓的前行,夷州首府周边早已经铺设了直道。 反正放着那么多劳工,不用白不用啊! 测算一番,老钱回京送粮述职的时候顺便找找路子。 批复下来就来一群大匠,回头就把这夷州大部分的直道给修好了。 这也是夷州人极为钦敬老钱能的原因,那夷州给钱公公立的万家生祠可不是白立的。 城外的田庄很快的就到了,弘治皇帝在车上自然不忘了亲切的勉励了一番钱能。 而辇驾缓缓的停下之后,车门被敲了敲。 “陛下,已经到了地方了。”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随即起身。 车门则是从内向外被缓缓打开,钱能赶紧先下车。 躬身在车侧侯着,弘治皇帝走到车门前向外望去。 顿时可见满眼的苍翠,一枚枚的玉米穗子就这么明晃晃的挂在玉米杆上。 随着微风轻轻的摆动着,弘治皇帝顿时激动了。 三两下“当当当~”的踏下辇驾,撩起袍子便向着玉米地冲去。 然而这玉米足足有着一人高,走进去那基本人就只能是满眼看到玉米杆子。 弘治皇帝试探性的走了一段儿,只能是叹气退回来。 倒是群臣兴致勃勃的在玉米地里行走着,弘治皇帝似乎还不甘心。 抓起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