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论道 (第1/1页)
“说起来”,李镜悬看着宁靖瑶,回忆道:“靖瑶你上次来,好像才知道老夫的胸口,现在,已经和老夫一般高了啊。”。听到李镜悬的话,本想发作的宁靖瑶也不由得一窒,旋即沉默了下来。杨承平见状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径直的走到李镜悬和额梁牧的身边,然后向一旁没有好脸色的老管家道:“能给承平一张椅子吗?”。 老管家并未直接回答杨承平,而是看向了自己的主人。在得到了李镜悬的首肯后,才拿来两张椅子,摆在李镜悬和梁牧两人的身侧。 因为李镜悬和梁牧是相对而坐,所以杨承平和宁靖瑶只能是各自挨着李镜悬和梁牧坐下来。杨承平倒是没有什么,但是宁靖瑶却是有些坐立不安,看谁都不是很对,最后只能是低下头去,谁都不看。 宁靖瑶的变化三人都看在眼里,但三人谁都没有去管,只有梁牧一直将目光放在宁靖瑶的脸上。而另一边,杨承平则是直接道出了他的疑问,“为何李老大人会和梁牧在此坐而论道?烦请李老大人解释一二。”。 李镜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开始将温好的酒拿起来,分作四份,一人一杯,并说道:“这酒可是老夫的珍藏啊,就连王老匹夫都没有喝到,你们三个小子可有口福喽。”。等酒都倒完了,李镜悬才回答道:“至于说梁牧那小子为何在老夫这里,只是因为他想要老夫站出来罢了。”。 “站出来”这三个字就让杨承平立即联想到之前杨信说的那些话,一时间,杨承平也不知道该说他父皇高瞻远瞩,还是能透视人心? 李镜悬则好似看出来了杨承平心中的想法,端起面前的那杯酒,嗅了一下,然后自顾自的说道:“老夫知道,殿下一定是去问过了陛下,在得到了陛下的答案后,心中显然有些过意不去,才想着来老夫这里看看。只是殿下有没有想过,陛下那般的做法,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 因为李镜悬的话杨承平有些回神,听完后杨承平的眉头皱了起来,思考了会儿,反驳道:“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若如父皇这般用人,那么所有人即便表面上没有什么,但心中却一定会有一份担心,担心他们的末路。”。 说到这里,杨承平看着李镜悬,继续说道:“就连李老大人这般对大魏的有功之臣都会落得如此地步,那么他们呢?如此这般再长久下去,那么或许不需要大梁在其中挑拨离间,我大魏自己就君臣离心了。”。 “所以?”李镜悬追问道。 “所以”,杨承平看着李镜悬的双眼,认真道:“我所认为的君王之道,乃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赏罚分明,功过另论。而《韩非子》中的‘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赦罚,则jianian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这两段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