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尊传_第三十九节《推背之图》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节《推背之图》上 (第2/4页)

了的,十八个李唐皇帝,是天定的,是定数,是任何人都打乱不了的。在忠臣狄仁杰帮助下,李姓又夺回了王位。

    狄仁杰生于630年,死于700年11月15日,山西太原人。比武则天小六岁。

    691年九月,61岁的狄仁杰成为国家总理。后来被jianian臣陷害,关进了监狱。平反后当了县长,697年,67岁的狄仁杰再次当了国家总理。

    狄仁杰不怕武则天,敢于直话直说,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辟李唐王朝,当了皇帝。李显之后,唐睿宗李旦继位。后来李旦禅位给自己的三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第五象

    诗:

    銮luán铃击鼓进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丧金环。

    图说:山上有一鹿,鹿身上有鞍。还有一女子仰卧在地上。

    意:山,鹿,鞍,安禄山,安史之乱。丧金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在兵乱中死了。

    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区总司令为安禄山,他以反对杨国忠和帮助皇帝清除腐败的名义,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首都——长安。

    其中,在潼关的战斗,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守方错误估计形势,没有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攻方把守方诱出固若金汤的大本营,直到把守方诱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潼关历来是各朝代最重要的关口,失去潼关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半的天下。

    潼关失守后,叛军很快就要打到京城(首都)了,唐玄宗李隆基赶紧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四川成都),途经马嵬wéi驿(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中央警卫团的所有人,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

    还没等李隆基等这些高层领导反应过来,场面一下就变得不可收拾,警卫团的警卫人员马上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及他的妻与子。

    杨国忠确实该死,他靠他meimei杨玉环,当上了国家总理,别看名字叫“国忠”,其实是个大大的jianian臣,只管给自己的家人捞好处。腐败透顶!他反而还诬陷忠臣,说别人贪污腐败,贼喊捉贼。

    唐玄宗看了当前的情势,赶紧顺水推舟说杨国忠应该杀,本来他想的也是养肥了再杀。现在杀了正好。但唐玄宗认为杨贵妃没有罪,想赦免杨贵妃。问题是现在所有的人还不解气,认为杨贵妃是祸国红颜,都认为安史之乱的主要根源是在杨贵妃这里,不杀杨贵妃不足以慰军心、难振士气。

    如果唐玄宗不听警卫人员的话,这些保卫他的人就散伙了,这可不行,唐玄宗在不得已之下,赐杨贵妃白绫一条。

    最终,杨贵妃被勒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第六象

    诗:

    黄头人起乱中国,

    非青非白亦非黑,

    川田十八无人耕,

    到处父南并子北。

    图说:一黄色鸱鸮[chī][xiāo]在树上,树下有无数死人(尸骸)。

    意:安史之乱在763年结束,之后,唐朝的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百年后,863年,就到了穷途末路。

    话说,唐朝末年,山东有一个人叫王仙芝,他贩过私盐(重大违法),经常出没于江湖,他于874年聚众数千人造反,成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

    “川田十八”就是“巢”。鸱指鹞鹰,鹞子翻身、鲤鱼打挺在武术用语中形容翻身灵活,鸱寓意为造反、翻身。鸮还指猫头鹰这类有脸盘、眼珠不能转、但头能转动270度的鸟。综上所述,就是黄巢发动农民起义,要翻身当家作主人,战争惨烈,杀人不眨眼、杀人无数。

    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

    878年,义军被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王仙芝在突围中不幸战死。于是众兵推黄巢为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

    880年十一月十七日,黄巢义军攻入洛阳。十二月一日,义军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这时候皇帝早就逃跑了。于是黄巢登上皇帝宝座,自己当了皇帝,建立“大齐”国,大赦天下。一方面因为算改朝换代,另一方面死了很多人,是个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推背图》会记录。

    唐末农民战争前,经过估算,当时唐朝全境人口大约为3300万人。战后全国人口大概有2000万人,超过1000万的人口在近半个世纪的王仙芝、黄巢起事以及藩镇争权战乱中丧失。

    民间有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一人也难逃。”这句话一方面是说有很多人死于战争,另一方面是说死的都是该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黄巢在起义准备阶段,同藏梅寺的和尚卞绿结为兄弟。在起义前,黄巢就藏在古宿州的藏梅寺,同卞绿和尚商讨起义的时间、地点、方案。

    准备起义的那天,黄巢对卞绿和尚说:“兄长,为起义能顺利进行,我今天要祭刀。”

    卞绿说:“你祭刀,我总觉有些害怕。”

    黄巢说:“哥哥,我祭刀你怕什么?”

    卞绿说:“不知怎地,我老觉得心惊rou跳的。”

    黄巢说:“那你就躲一躲吧,我祭完刀你再出来。”于是卞绿和尚就出去躲了。可他躲到哪儿都觉得不安全,最后看见寺前有棵大树,里面是空的,他躲了进去,觉得很安全。

    黄巢在寺前耍刀,耍得呼呼生风,滴水不透。他一边耍刀一边琢磨,看有什么地方可以祭刀。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一棵树,用来祭刀最合适。

    于是黄巢对准树,用力一刀砍去,“咔嚓”,树断了,喷出鲜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