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 汇率和出国热 (第1/1页)
“谢谢叔叔,感谢您的爱心。”边上几个小丫头都跟着鞠躬敬礼。 把张彥明弄的有点不好意思,摆摆手让司机开车:“再见小meimei,你们是最棒的。” 几个小丫头笑嘻嘻的冲着张彥明挥手,开心坏了。 司机冲张彥明比了比大拇指,顺着大街往前开,到前面调个头转回来:“您是打算住那儿还是?” “就在那住吧,太累了,歇歇。” “好嘞您呐。哥们这从哪回来?” “阿米利卡,一朋友结婚去参加婚礼。” “咱们国内的?” “不是,就是那边人。” “牛气,您这也是交友满天下了,一看就是成功人。” “算不上。”张彥明摇了摇头。 几句话的功夫车就到了京城饭店门口,张彥明掏出钱包,愣住了,钱全给了那几个小红领巾了:“那个啥,师傅,米刀行吧?我身上就那点人民币,刚全给出去了。” “就冲您刚才那一出,这趟免费,您好走吧您呐。” “那可不行,你也是出来挣钱的,要养家糊口呢。” 张彥明抽出两米刀放到cao作台上下了车,这是他身上最小面值的了。 司机下车小跑过来帮着拿出行李箱。 “我找您钱。”司机从兜里掏钱,张彥明接过一张十块的,摆摆手:“行了,谢谢了啊,赶紧拉活去吧。” 出租司机这活儿,在96年之前绝对算是高收入人群,辛苦点,但是都发家了,算是早富起来的那一拨。 从96年出租车改革以后,这个人群就从高收入人群里掉队出来了,辛苦加倍,收入降档,到了98年这会儿又一次改革,彻底歇菜。 曾经有个在京城开了十多年出租的‘的姐’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来形容96年出租车改革以后的出租司机: 某村村长的儿子,有一张饭馆的营业执照,怕独自经营担风险赔钱,于是找到李四说:“我出执照,你出资,我们共同经营”。 李四出资10万,他们共同经营8年。饭馆由从前的门可罗雀发展到门庭若市。有人要出80万元买饭馆,足见饭馆的兴旺程度。 一天,村长的儿子找到李四说:“当初你出的10万买的是桌椅凳子、灶具餐具,现在已经用旧了,给你5千元走人,营业执照是我的,饭馆就是我的。 愿意干,再交三万五给我,凑成四万做押金,给我打工。” 李四说:“你这不是背信弃义吗?天理何在?!” 村长的儿子说:“我爹是村长,我就这么干,你爱哪告就哪告去,政府、法院我都有人,告也白告!” 李四八年的时光已经耗费在饭馆里,除餐馆经营外,别无所长,更无其他谋生技艺,万般无奈,他只有东借西挪又凑足四万押金给村长的儿子打工。 假设把“饭馆”这个名词换成“出租汽车公司”,“这就是出租车行业的真实写照”。 …… “得,我也不和您客气,谢了啊。这是我名片儿您拿着,在京城有事儿您就叫我,随叫随到。”司机递给张彥明一张名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