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4章 抽丝、调丝 (第1/1页)
“不错!”陈昊拿着一卷麻线观察着,点了一下头。5v八5v八5v读5v书,●●o 蚕女站了起来,道:“这线可以吗?” “可以,非常可以。”陈昊说道,“就是这麻线并不均匀” 他前世见过的麻线都是比较的均匀的,这些麻线在合纤维的过程中表面并不均匀。 蚕女却道:“我看过东方大部落人制的布,他们的线都是这样的。” “换我试试!” 陈昊说罢,就坐下来,使用纺车纺织麻线,他一手摇动手把,一手抓了把纤维,开始捏线。 他捏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说道:“我明白了,原来我们还没熟悉使用纺车制麻线,估计工人熟手后,我们的线的质量就会提高不少。” 蚕女拿起一块麻布,说道:“不是吧?我看那些大部落的人制的麻布,里面的线都是这样粗糙的,有的粗,有的幼,难道东方那些大部落制布的人都是生手吗?” “是吗?”陈昊接过麻布,看了一眼,就将其还给蚕女,说道:“他们用的是陶纺轮这种落后的工具,制出来的线肯定粗糙呢,我们是用纺车,纺车的转动的力量和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cao作起来,比单纯用陶纺轮纺线要快得多,线的质量也会好很多。” 蚕女看着纺车思索了一会儿,也赞同了陈昊的观点,纺车比陶纺轮要先进得多,制出来的麻线也会更先进。 接着,陈昊拿着几卷麻线,又用纺车纺造,他将这些麻线纺成了更粗的麻绳。 “这种纺车还能造麻绳。”陈昊说道。 说罢,他又到外面取来一捆干禾草。 他竟然用纺车造了很多草绳,有双股的,也有多股的草绳。 他利用这个纺车可以快速地绞合各种直径的草绳和麻绳。 这个时候,蚕女和在场的工人都看呆了,他们没想到这种纺车不但可以快速纺线,还能快速纺造各种股数、各种直径、甚至各种材质的绳子。 绳子的用途非常广,比如直径较小的绳子可以捆腰带、晒rou干、直径更粗的绳子可以用来捆绑货物、牲口等。 陈昊拿着一根禾草绳,说道:“以前割禾的时候,我们的人还得搓绳子捆禾,以后我们这个纺车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纺出草绳来捆绑禾。” 蚕女连忙点头:“是啊,这种纺车实在有太多用途了。” “对了,驯蚕如何?”陈昊问道。 “还在养,不过还小。”蚕女说道。 “带我去看看。”陈昊说道。 “嗯。” 部落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驯养野蚕,不过由于野蚕的产丝量比较少,蚕丝只会作为弓箭的弦使用,根本没有应用在衣服方面,主要原因是用蚕丝造衣服的成本远高于用麻线纺织衣服,既然部落连普及麻布衣都做不到,就别说造丝绸衣服了。 纺织工场后面便是养蚕的地方,这是一个庭院,庭院里面种了几棵高大桑树。 桑树之下,有一个女子捧着一个箩筐,将一把把的桑叶投到一个个匾中喂蚕,另一个女子则把匾中的蚕沙收集起来。八八读书,◇o≮ “就是这种蚕。”蚕女说道。 陈昊看着匾中的蚕虫,只见一头头虫子的个头并没后世见过的那么肥大,个头小的蚕,结出来的茧自然不大。 “还算不错了,选育了十多年,比我们以前刚抓回来养的野蚕要大一倍了。”陈昊说道。 当初把野蚕的茧带回去,野蚕茧只有花生米大小,个头非常小,蚕丝的出产率非常低,所以陈昊一直没有把蚕丝真正应用在纺织的领域,将野蚕驯化成为家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家蚕的食量大,野蚕不爱吃东西,导致野蚕产丝远比不上家蚕。 蚕女把陈昊带到一个屋子里,这屋子里有很多匾蚕,每一个匾里面都有竖立起来的禾草,蚕虫便是爬上这些禾草里结虫茧的。 陈昊拿着一些蚕茧认真地研究了一段时间。 他觉得这种大小的蚕茧应该可以使用。 “我们试试用这些蚕茧造衣服。”陈昊说道。 “可是,蚕丝的数量这么少,还不如用麻。”蚕女说道。 “用这种蚕丝造出来的衣服很好穿呢,比麻布好多了。”陈昊说道。 他记得人类使用蚕丝造衣服应该也是在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应该是知道用蚕茧来造衣服的,并且开始驯蚕,蚕丝的质量毕竟比麻线要好得多。 在古代的华夏,麻布一直是平民百姓的衣着,丝绸是高档货,所以古代很多皇帝赏赐给功臣都要丝绸。 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显然,在部落今后,主要的织物是以麻为主,蚕丝不过是锦上添花,或是上层人穿的衣物。 蚕是一定要养的,暂时来说,造弓箭的弦得用蚕丝,日后当部落出现大批有钱人的时候,丝绸这类编织物必定会有市场,而且丝绸在某些领域上比麻布要好得多。 “我们试试用纺车制丝线。”陈昊开口道。 “嗯。”蚕女也点头。 他们收集了一篮蚕茧。 然后又烧了一盆热水,将二十个蚕茧放入热水中泡烫。 不多时,蚕茧都被烫熟了,不过,有的蚕茧上浮,有的蚕茧半沉,有的蚕茧下沉。 “这么会这样呢。”陈昊看着,不知道怎么弄,他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把不同浮沉的蚕茧选择出来。 就这样,他得到三盆不同的蚕茧。 “抽丝剥茧!”他想起了这个成语。 可是,他拿起一个蚕茧剥,却发现很难剥,其中浮起来的最难剥,接着是半沉,然后轮到全部沉入底的。 “怎么这么难剥呢!”他有些不解。 用蚕丝制成丝绸,的第一个工序便是将蚕丝从蚕茧抽出来,可是,现在这个状态根本很难剥出来丝线,这非常费力气。 他看着这三盘不同的蚕茧在思考着如何更容易地抽丝剥茧,现在显然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 他想了想,便决定直接拿这三盆蚕茧去煮,是分开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