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六一章 亲临杭州 (第1/1页)
五个人,三人同意投奔桂王,两人同意投奔李信,按现代社会的做法,三比二,表决通过,大家一起投桂王,可惜这是明末,实力为尊。 黄得功的军纪最严明,实力也最强。 因此在实际上,白广恩加黄得功足以抵得上刘泽清、刘良佐与高杰三人,甚至还要强一些,毕竟白广恩曾于清军第六次入寇时在长城与清军作过战,虽然败了,但是也斩杀了数百名清军,仅凭此战绩,就足以傲视刘良佐等人。 刘良佐只与张献忠作过战。 高杰在贺人龙手下时,随着大明日显,贺人龙渐渐有了存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很少打硬仗,第一次潼关之战中,正是因贺人龙封堵李自成不利,才让李自成带着老八队的精锐循入了商洛山中,后来李自成复出,重新壮大,贺人龙随傅宗龙与李自成决点,又是贺人龙不战而逃,致使傅宗龙被杀。 到第二次潼关之战,高杰已取代贺人龙为总兵,却依仍弃李仙风而逃,致使潼关失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杰从来就没打过硬仗。 刘泽清更是不堪,他是靠贿赂周延儒上位的,高杰还歹还和李自成周旋过一阵,而刘泽清连小规模的战斗都没打过。 目前黄得功部有一万三千人,白广恩部有将近八千,高杰、刘良佐与刘泽清的兵力超过四万。 五人都默不作声,渐渐地,殿内的气氛微妙起来,并互相间升起了一股提防之意,五人所带的护卫,也不自禁的握上了刀柄。 “罢了,罢了!” 黄得功突然挥挥手道:“既然人各有志,那么各奔东西便是,今日,咱们还是大明朝的臣子,他日相遇,战场上再一决高下!” “好!” 刘泽清大叫了声好:“还是虎山兄痛快,我等五人,共聚一城,说来也是缘份,今日意见相左,实不宜妄动干弋,那就分道扬镳罢!” 那紧绷的气氛刹那间放松下来,毕竟谁都不想莫名其妙的混战一场,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高杰也道:“那我等早做准备,三日之内,便南下去广州!” “告辞!” 刘良佐直接走身,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去。 高杰与刘刘泽清也随即离开。 三日后,刘泽清、刘良佐与高杰各自领军,率部南下,将由湖南入广东,投奔桂王。 黄得功与白广恩却是把部队留下了合把,只带上几十名随从奔赴杭州。 …… 随着桂王小朝庭不战而降,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太平府望风而降,李信派出人员和兵马接收,他自成则亲率三万军奔赴杭州。 当赶到杭州的时候,杭州几乎被搜括一空,街头到处都是流浪的人群,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很多原先的富户,抱着头蹲在街边痛哭。 明代严禁私人拥有武装力量,因此当官军扫荡之时,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大地主大商家,都毫无还手之力,这放在宋代以前是没法想象的。 其实历朝历代,论起兵祸之盛,无出于明末,别的朝代尚有地主坞堡等私人武装保卫财产和平民,但明代的皇权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顶峰,不允许任何的私人武装,在有组织的军队面前,普通人就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 很多人说明朝皇权不下乡,这是不对的。 明朝县官虽然不下乡,但衙役能下乡,地方上的地主见衙役如见老虎,官府通过包税制控制地方乡绅,乡绅再管理着佃农,层级分明,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会。 但明朝的问题在于,国家财源单一,完全是靠吸农民的血生存,既大包大揽,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必要的福利,导致了有明一代,农民与城市底层贫困户的生存异常艰辛,地方乡绅则时常受到衙役的盘剥,或者与之勾引,更加残酷的盘剥农民。 李信为什么一定要摧毁掉地主农庄? 首先要肯定,地主不全是坏的,也有行善积德的地主,李信打击地主,肯定会误伤无辜,但是地主有原罪,他们占据过多的土地与人口,生产效率却极其低下,严重拖了生产力进步的后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