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我身与众身 (第1/2页)
这种念力所汇聚之身并不奇特,不要说在修行界,即便是在人间,也是寻常可见的.人间的凡人有修庙的习俗,往往祭拜天地之间的种种灵异之事.这些灵异之事分为好多种,有时候是因为修行界的修行人行走人间,在暗中使用了法术行善乡里,但凡人无知以为是种种神灵显圣,产生膜拜导致.凡人以为天空告绝之处居住种种神灵,cao控人间一切的命运,祸福,乃至每个人的得失,这跟修行界之中的野人觉得篝火之中有一个‘他’几乎是差不多的心思. 还有的时候,是人间偶然之间也会有生灵化妖的事情出现,这些妖物虽然开启了灵智,具备了一楔力,但是往往不知修行大道,亦不明保身行福之旨,所以总是都凭借本能行事,妨碍一方生灵,成为一方之害.凡人因为无力降伏这样的妖物,所以往往也为之立庙祭祀,在庙里诡各种祭祀之物,以求妖物得以满足,不再祸害他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天地之间出现一些灵异,比如是冤死之人怨灵不散,比如是山水之中出现一些异事,或者是因为地灵之气充盈造成种种奇观,凡人也会焚香祝祷加以跪拜,有的是为了祈福保佑,而有的则是为了恳求心愿得偿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造成一种情况,那就是众生心愿念力所加,能够帮助这些妖物修行,能够让那些妖物的元神和神识变得更为强大,而对于那些鬼怨之身,能够能化聚身形.乃至那些地灵之气充盈之地,本来没有什么生灵作祟,却能够由足够的愿力和念力的缘故.从无到有化身出念力之身来,也有一些神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在修行人看来,不过都是元神之灵变而已.对于鬼怨之身.凡人只需志念坚凝,不生恐惧退缩之意.并不会受到什么伤害.而那些妖物虽然有一些神通法术,但不过都是十分稀松平常而已.所以往往需要藏身江河湖泊或者深山大泽之中,借助地形外物,壮其声势.用来惊吓凡人罢了.倘若凡人能够同心合力,想出克制之法,也未必不能杀死这些妖物. 修行界之中就有专门针对念力之身的修行之法,尤其是在佛门之中,有许多修行之法专门修炼念力之身.因为修行之中,许多时候往往因为寿元所限,在修行还没有境界成就的时候.rou身已经萎顿败坏,不可再用.针对于此,佛门之中有许多化念成身之法,其中妙趣不同.或者使人念力坚一,在死后重新投胎再来,也能不受隔阴之迷,拥有上一世的种种修行成就.或者索性修成念身,不入轮回之中,以此念身继续修行.总之,正如佛门所谓,法门广大,各种修持之法,匪夷所思. 陆正这时候出现的念身正是由野人之念汇聚而成,一般而言,念力越多,对于修成念身帮助越大.但除此之外,念力越是纯粹才是修成念身的观念,祈念者心性纯净而单一,堪比元神化显之功,所以虽然只有区区一伙野人,却能召唤出陆正的感应,两相成就,居然出现了一个念身. 假如是要修成念身的话,陆正此时就不应该让这个念身离开,而是应该让他长住这群野人之中,或者附着在他们永远不熄灭的篝火之中,或者更直接一点附着在那个矮个子身上,接受野人们的跪拜祈祷,获得更强大的念力,借此来修行.倘若有所成就,等于是陆正拥有了一个化身一般,当然这样修成化身,一方面来说必然成为这伙野人的神灵,另外一面其实也是与陆正本体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却是受陆正本体的控制的.不过陆正如果想要收回那种成就了的念身,还是要先修行到知命大成,然后炼化这一个念身,如此一来等同有了一个化身. ‘化身之妙,乃是知天门径’这是流传在修行界的一句.拥有了化身之后,修行人不仅能够施展更为强大的法术,而且在危急关头使用化身移转之功,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为自己留下一点生机.化身之妙,种种难言,当然对于现在的陆正来说,则是说什么也没用,他是直接将这个刚刚初成的念身‘赶’走了. 陆正为什么要赶走那个念身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要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他的七情越发的凝定,本能地察觉这个念身是与那群野人呼应而生,掺杂的是野人们尤其是矮个子的心念,与自己的本身七情有着些许的差别,因此果断地选择了放弃.七情一排斥,那个念身立即被切断了法力的维系,当即被赶走了. 但是因为这个念身的出现,陆正在刹那之间通过这个念身与天地万物做出了一次的沟通,这是他自从沉沦情心之后第一次沟通天地. 于是陆正的七情心起了某种变化,因为受到那些野人的感染,他忽然意识到了一种分别.正是这种分别之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