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皇帝李晔 (第1/1页)
废话少说…… 嘿嘿……那是不可能的,至少要让看客们大致了解一下这皇宫吧。 再继续说说这皇宫之事。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这种布局跟普通百姓的内宅和外宅差不多,总不可能让人先穿过家眷妇人居住的地方再谈事情吧?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丹凤门以南,有宽将近两百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也就是丹阳门里面的外朝,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其中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 像李思钰之事,不算是“正事”,可也不能这么说,但对于现在的昭宗李晔来说,这就是“私事”! (呜呜,可能又要废话了……) 李晔本名不叫李晔,生于长安宫,六岁被册封为寿王,一开始叫李杰,后来长大了,被允许开府仪三司,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节度使、押奚契丹使、管内观察处置使。 李杰是僖宗的同母胞弟,自然会厚待这个亲弟弟,光明元年,黄巢叛军逼近长安,僖宗逃亡川蜀CD,李杰也跟着逃跑了,在此期间,李杰参与机要政务。 后来呢,僖宗病危,儿子又小,大臣就觉得不大好,想立吉王李保为帝。 这吉王李保性情耿直,最是看不惯宦官弄权,与当时的宦官杨复恭很是不对头。 唐末,宦官废立皇帝可不是一次两次了,权利极大,南北衙各卫几乎全在杨复恭手里,这吉王李保又与杨复恭不对付,那还能有个好? 而李杰跟杨复恭关系还算可以,所以杨复恭就在僖宗临死前问皇帝:寿王为大唐皇帝,可否? 僖宗都快死了,就剩下一口气,他能说啥? 儿子幼小,一旦为皇帝,一旦不答应杨复恭,他这一家老小注定会被毒死的结果。 于是就在咽气前点头答应了。 刘杰最终在僖宗棺材前,改为李晔。 也不知是不是很悲催,五代皇帝好多最后都改了名字,而且这些改名字大多都是以“日”字旁为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时候是天下衰败的大原因,无法镇压住“日”,改名“日”字旁的,结局大多不好,例如这李杰改为李晔,例如朱全忠(朱温)改名主朱晃,后汉皇帝刘知远改名刘暠,后蜀皇帝孟仁赞改为孟昶等等。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事,不提也罢,还是回到昭宗李晔身上。 屁股决定脑袋,此乃至理圣言! 无论曾经李晔是虚与委蛇,还是真的与杨复恭关系很好,一旦李晔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那情况就不同了! 像李思钰这种事情,李晔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杨复恭插手,自然要划入到“私事”里面。 话归正题,首相孔玮带着其余三相,穿过宣政门,来到了紫宸殿,这个时候,他们知道皇帝李晔会在紫宸殿,天寒地冻的不在温暖的寝殿待着还能去哪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